郑国皇室继续承认地方公卿对自己封地的利益,地方公卿也如往常那般支持郑国皇室。

    双方精诚合作,一起维护郑国的利益,并推动这个利益集团向外扩张。

    千余年下来,在经历了数次危机和波折后,郑国艰难地统一了豫州大半区域,成了九州霸主之一。

    而郑国的皇室和地方公卿,也在一连串的扩张中,实力极速膨胀。

    不过皇室到底占据了大义名分,在历次扩张之中,总能得到更多的好处。

    所以到了如今,郑国一共十郡,皇室和公卿各占一半,实力从原本的一比二,变成了如今的一比一,形成了均衡。

    也正是因为均衡,这又令郑国埋下了新的隐患。

    千余年时间过去,当初那场只存在于史书中的内乱,早已消失在了岁月长河之中。

    现在的郑国之人虽然知道内战可怕,但那到底也只是史书中的只言片语,没真正经历过,谁又知道其中之残酷?

    “所以近百年来,随着郑氏皇族的实力不断扩张,又开始试探着压迫地方公卿,想要再次进行削藩,以进行集权。

    而地方公卿为了自保,也不得不进行抱团,用以对抗皇室的威胁。

    数十年过去,如今郑国内已经形成了皇族和公卿两大集团,再度开始在朝堂上进行争斗攻讦,发起了数次政治清洗。

    两派在这些残酷的政治斗争下,也变得愈发视同水火,难以相融。

    本来就算如此,局势也尚且可控,两方势力的斗争只是围绕着朝堂,使用的也是政治手段,并没有触碰到底线。”

    温舒说到这里顿了顿,然后像是想起了什么不堪回首的记忆,脸色难看道:“但在今年五月,郑国执政郑产向郑帝进言。

    请于国中征集各种珍奇异宝,作为国礼送与楚国,用以答谢楚国这次出使之赠,以示两国交好之情。

    郑帝闻言,欣然应允,于是下诏国中郡县封臣,都要挑选境内珍奇之物,进献上来。

    一月过后,郑国境内各种珍奇异物,被选送上来,送入了国库之中。

    然而,期间郑国卿族,太丘县子杨寿国进献的宝物被查出,有不少以劣等蒙混,甚至还有造假之物。

    执政郑产将之上报郑帝,指责杨寿国敷衍王事,以次等假货作为国礼,乃是有辱国威之罪。

    并请求移除杨寿国太丘县子的爵位,褫夺其封地,以此正国法,明赏罚。

    郑帝同意了这个请求……”

    温舒继续讲述着这场,由向楚国赠送礼物,所引起的郑国政局变动。

    随着郑产的提议,被郑帝郑廉允许,这个消息传开后,顿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新郑城内的地方公卿联名上书,请求郑帝撤销这个处罚。

    认为杨寿国有罪,以次品作为国礼,确实有辱国威,但将其处死即可。

    而太丘县子的封地,却是杨家的家业,是人家自己打下来的,并非国家赐予。

    所以皇帝无权夺走。

    不然皇帝今天可以夺走杨家的坟地,明天岂不是能夺走我家的了?

    他们的封地可不是皇帝赐予的,而是自己祖先当初带着领地入股,开始就是自家的。

    他们这些公卿和皇室,也并不是绝对的主从关系,而是以合作关系居多。

    现在合作者要夺了他们的股权,这怎么能被众多公卿接受。

    所以众多公卿一起联名上书,要求皇帝撤销这个决议。

    可想而知,这个提议,郑帝怎么可能接受。

    于是褫夺封地的旨意,被强硬地推行了下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