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就从原本的一个仅有二府之地的微末小国,转变成了一个拥地两郡的大国。

    虽然这个大国很散装,国内封地林立,真正属于国君所辖的领土,依旧只是原先郑国的二府之地,其余都是属于封臣的国中之国。

    但不管内中底细如何,在统合了附近小国后,郑国已经实质上的成为了一个整体。

    并且有了国君名义后,能够通过收取赋税的手段,整合国中资源。

    同时也能通过封臣义务,集中国内兵马,用来应对防御外敌,或者向外扩张的国战。

    有了这个职能之后,新生的郑国,靠着近乎两倍的体量,在打了数年的卫国战争后,终于挡住了曹国的入侵。

    而借着这场战争,原本只是被强行融合到一起,人心还很分散的郑国,也慢慢完成了人心的梳理,渐渐塑造了“郑国人”的概念。

    后面郑国的君主,为了强化这个概念,甚至在打退了曹国入侵后,还以复仇的名义,主动发起了对曹国的进攻。

    最终在经历了十年的漫长战争后,终于率领举国臣民,灭亡了这个曾经的大敌。

    而当时领导这场胜利的郑国之君,也借着大胜的威望,将国都迁往了曹国曾经的都城,并将其改名为新郑,也就是如今郑国的国都。

    借着新郑城这个国都的辐射,以国君为首的郑国一系皇族,很快就将自己的影响力,散布到了原先曹国领地的大半,把皇室的触手伸到了新领地的方方面面。

    攻灭曹国的胜利果实,被皇室攫取了大半。

    而郑氏皇族,也靠着国都新郑城,以及原有的领土,整合出了近乎一郡的直辖领地,实力瞬间大增。

    原先郑国国内,那些和皇族差不多体量的封臣贵族,一下就被拉开了差距,再难威胁到皇族的地位。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封臣贵族认为皇室太过贪心,明明曹国是大伙一起灭的,但好处却几乎被皇室给吃了,他们没分到多少汤水。

    所以,在利益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对皇室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而国君则认为,如今郑国已经地拥三郡,渐渐有了霸国之基。

    但国内却是封臣林立,三分之二以上的领地都被大大小小的封臣掌握着,国内大半力量无法被集中起来,极大地影响到了郑国对外的扩张。

    同样也极大威胁到了郑国皇室的威严和安全。

    于是以国君为首的郑国皇室,自然而然的就想要削藩,减除那些封臣,进行中央集权。

    这两种几乎不可调和的君王和封臣间的矛盾,在双方不断的试探和争斗之下,几乎将郑国变成了一个火药桶。

    最终伴随着郑国国君在强硬的处死了郑国国内,一个是众多封臣代表的上卿家族的家主后,彻底被点燃了。

    郑国皇室和地方贵族公卿,被分成了两大阵营,直接展开了激烈的内战。

    这一打,就是数年,期间死伤无数,郑国都快被打烂了。

    但就是在这眼看着郑国就要分裂的时候,突然郑国南边一个大国荀国见到机会,竟派兵入侵了郑国。

    于是也不知是打累了,还是郑国人对于“郑国”这个理念是真的认同,亦或者是两者皆有。

    总之面对荀国的入侵,原本打得不可开交的郑国两大阵营,此时又联合了起来,一起抵抗荀国。

    一场本来可能会造成分裂,乃至郑国覆灭的危机,就这样因为荀国的帮助,被消弭了下去。

    而也正是因为经历了那残酷的内战,经历了差点灭国的危机,所以郑国皇室和地方公卿在和好之后,再也不敢贸然出手,生怕再引出第二场内战。

    因此在后来的相处中,彼此都保持了相当大的克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