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从人心的角度看,苏旗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针」。

    大夏朝建立了有多久,苏家就辉煌了有多久。先是跟着太祖打天下,可开国元勋太多,如群星般闪耀,苏家先祖在其中并不显眼。

    而后没多少年,苏家又跟着后来的太宗皇帝举兵清君侧,这一次成功的站队,使得苏家先祖成为了从龙功臣,以此奠定了此后上百年苏家在军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太宗皇帝信任苏家、重用苏家,赐封仅次于郡王的第一等公爵国公,号「定国公」。

    有先辈的荣耀铺路,苏旗的从军之路走得相当顺利,当然,他的实力也配得上这荣耀,未曾辱没先辈英明。

    苏家有如此威望,让景丰帝不得不忌惮,然而就算他再忌惮,他也不得不承认——苏家确实忠良。

    苏家辉煌了一百多年,靠的可不仅仅是军功,更是对上位者心理的精准把握。定国公传至苏旗,已经是第十一代,此前苏家多位先辈,或是急流勇退,或是自请卸甲,又或是战死沙场,总能从争斗的权势旋涡中保全后人,以一时势颓换君王安心。

    苏家的自知之明,景丰帝看在眼里,更别说这一代的定国公苏旗,也就小了他七八岁,幼时和他甚为亲厚。少年时虽有些顽皮,但性子纯良,懂得知足,并非野心勃勃之人。

    想起幼年的苏旗,景丰帝的眉眼难得染上一抹温情。

    是了,那孩子从小调皮,过年放个炮仗结果放到了水池里,险些灭了他赵王府池鱼的「满门」。然而站在他面前却乖巧,最听他的话,跟幼弟李锐一起天天追在他屁股后头,像两个小尾巴。

    后来的苏旗做了镇守边关的武将,但还是很听话。景丰帝不让回京,他便不回京,纵使京中有年迈老父,亲朋好友,他也没有半句怨言。景丰帝让他走,他便走,亦未曾表现出丝毫留恋不舍。

    若是换做别人去做沈柏奕的陪衬,他肯定不愿,但苏旗怎么会不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