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王、公主等府中,执管府中之政令,起“承上率下”之责。

    赵羽做好了本职,却忘了他还有“帝王监军”的义务,挨些鞭打,总好过被圣人贬回祖地乾州。

    各军都有自己的伙头军,吃饭都是各做各的。深夜,苏策做了一碗面食,赵羽吃完了,话匣子也就打开了,苏策也清楚了左武关除了军队之外的其他情况。

    将作营三百人,里面有大匠两人,中匠八人,小匠十六人,将作一百六十人,剩下的都是学徒。

    将作们平日里负责制作和修复甲胄武器,不过最重要的任务是制作弩弓箭矢。

    旭日东升,都尉府前的鼓楼上开始响起鼓声,七校尉和三裨将骑马赶到都尉府前院,长史赵羽站在苏策身后,将作营的两位大匠也走出了烟雾缭绕的将作营。

    “挂旗!”等到人来齐了,苏策停下来和赵羽的闲聊。

    李怀民一身戎装,手捧着一面一米宽,两米长的旞旗,偏师将军所用,北军玄武尚黑,黑底红字,红色的线绣着一个大大的“苏”字。

    一丈高的旗台上固定着三丈高的旗杆,是将一整根质地坚硬的杉木切削打磨而成的,杆尾较粗,向上至杆首逐渐变细。

    旗杆的顶端为杆首,由木头、金属、动物羽毛组成,形态为枪首三种。

    随着旞旗缓缓升起,三色旗带和火焰形状的旗边也随风飘荡开来。

    这个旗台和旗杆是将作营的两位大匠亲手制作的,平日苏策在城中这杆旗就挂在这里,若是苏策出战,会将旗子摘下。

    挂在两丈长的旗杆上由苏策的亲卫亲自持旗。

    百人亲卫,李怀民的次子李俊方充做苏策的持旗卫,这样的持旗郎一共有五人,专门负责持旗,还有十人的护旗卫。除此之外的八十五个亲卫,也各有自己的职责。

    牙门卫十人,侍从卫十人,驯马卫十人,伙头卫五人,李怀民则带着剩下的四十九人作为苏策战阵之上的护将卫。

    挂完了旞旗,众人没有散去,而是跟着苏策去了都尉府前厅,厅前挂着牌匾,上书“兵戈”二字。

    都尉府分前后院,前院除了一座兵戈厅,还有两座侧厅,左厅是苏策日常办公之地,后院是四套小院子,苏策和其亲卫占了两座,剩下的两座是赵羽和其他都尉府属官的住所,护将卫在前厅所在的房子外层层把守。

    苏策手底下有着七校尉三裨将,长史赵羽手底下也不是无人可用,共有一主五从六位参军,分别是从录事参军,仓曹参军,兵曹参军,骑曹参军,胄曹参军,兵曹参军。

    苏策是正四品上的主将,左武关虽然兵员六千,品级却等同于上折冲府,属官品阶和上折冲府同阶。

    因而赵羽的品阶是正七品下,七校尉从七品下,录事参军杨彦军从八品上与七位校尉同阶,旅帅从八品上,五曹参军从八品下,队正正九品下。

    让众人来肯定不是简单的过来挂个旗子那点事情。

    现在左武关还有三个官职空着,之前的左右都尉和别将三人殒身阵中。

    因而苏策准备把三个裨将提上来,这是和赵羽商议过的

    “左右都尉,别将空缺,今日就定下来,赵长史,由你拟文发于都护府。骑军裨将秦山明任正七品下左武别将,步军裨将常御,周丰武,常御充正从五品下假左都尉,周丰武充从和五品下假右都尉。”苏策开门见山的说道。

    至于三位裨将的品阶和职官不一致,这就没有办法了,裨将是未授号的杂号将军,都是正六品散官。

    秦山明是正六品下的昭武副尉,从六品上的勋官飞骑尉,散六实七,散官衔和实职差一阶,身上又无爵位傍身,刚刚好,所以说的是任职。

    而常御和周丰武两人之前都是散官正六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