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府。这些折冲府多建在北方。

    不过赵钰民并不打算改变这一点,大乾起于关陇,勋贵也多是关陇之地的人,这是大乾的根基,不可擅动。

    不过,大乾已经不是开国时的大乾,府兵制度不改,现在军中北强南弱之态已显,说明参军之人南人太少,没有流血哪有安稳。

    “改!必须改!”赵钰民看着挂在墙上的大乾折冲府分布,北方满是标记,而南方只是星星点点,如此对比,让赵钰民心中暗下决心。

    户部的户籍统计上来,北方人口少于南方,这并不正常,年年征战,北方青壮战死者颇多,北方人口与建国时相比竟然还有衰减。

    要知道大乾建国时只有一千两百万户,现在是两千万户,整整八百万户的差距,意味着南方各道人口经过这么多年的休养生息多了整整一倍,而北方四百万户竟然没有丝毫增加。

    赵钰民没有和任何人商议,八月份太子赵载承监国,圣人赵钰民罢朝一个月,整个人再次现身已是九月大朝会,整个人憔悴不少。

    “今日朕只说三件事。”

    “第一件,南人北迁,北方土地大齐养了七百万户人,现今只有四百万户,十年时间,迁南人三百万户,此时户部牵头去做,各部协同。”

    “第二件,折冲府改制,北方折冲府维持可做删减,南方各道新置五百折冲府,五年内,大乾折冲府凑足两千座,新增折冲府归于兵部管辖,兵部户部吏部拿出章程。”

    “第三件,重建北衙六军,三年时间,两调北衙禁军,北苑空虚,新置四军,军号为龙武,神武,神策,神威。此事兵部,军器监去做。”

    赵钰民话音刚落,整个朝堂之上瞬间嗡嗡作响。

    这三件事在今天圣人赵钰民开口前,竟然无一人得知,太子赵载承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父亲,眼中满是震惊,显然他对这三件事也是一无所知。

    “圣人,自古迁民便是大事,此事三省不知!”三省三相神态紧张,互相对视后,开口表明此事他三人并不知晓。

    “朕为大乾皇帝,此三事,朕思虑一月时间,慎之又慎,不需再议,三相与各部去做,朕乏了,月底,朕要见到章程!”赵钰民不打算把这三件事放在朝堂上再议,背后干系太大,若是落了口实,民心不稳,因而赵钰民不得不“任性”一次。

    自九月初一大朝会,赵钰民露了一面后,政事都交给了太子赵载承去做,而关于这三件事,六部九寺五监的主官求见圣人,圣人赵钰民却居于宫中,不见任何人,三省三相入宫三日后,闭口不言,只是催促各部主官每三日拿出一份章程。

    太子赵载承监国,各衙主官求助太子赵载承,赵载承只言政事,并不在这三件事上发表任何政见。

    “兵部侍郎常安年尸素未餐,罢去官身。”

    “礼部侍郎周国平世受国恩,妄议圣人,大不敬,斩!”

    ……

    整个九月,长安城中因为各种原因,两位侍郎一位罢免官职,沦为白身,一位连项上人头都丢掉了,而随之一起的还有几十位官吏。

    圣人一怒,虽不是流血千里,但是朝堂上丢官之人不胜枚举。

    三省最终还是拿出来了章程,虽然细节上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还是按照圣人赵钰民一意孤行的意思定下来章程。

    不过圣人赵钰民昏庸的名头却被世人非议,不过议论归议论,却没有人趁机作乱,不说别的,各道新设厢军百万众,这些军队可不是摆设。

    不过对于百姓来说,不加赋税,朝堂上的事情便不是大事,至于迁民,户部章程中迁往北方的也都是南方失地无地活不下去的贫苦百姓,半征半自愿的,贫苦百姓还巴不得迁往北方,分田分地,不比现在的日子好过。

    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