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雷纳参加过昊菁皇帝的数次北伐行动, 深知溃兵部队给己方带来的危害。

    当年联军出关与鞑靼人作战时,也是以方阵御敌。

    任何一个方阵的将领没有得到上面的命令, 都不得营救临近的方阵,以免被溃兵所殃及。

    现在不是当年了, 可鞑靼骑兵集群在野外仍然具有极其强大的突击能力。

    想让敌人的骑兵集群失去突击能力, 前提是己方装备足够多的机枪与速射炮。

    明军单兵都是弹匣式步枪与机枪,能够保证在所有方向上输出强大的火力。

    哪怕没有多少坦克与重炮支援,也能抵挡住数量三四倍于己方的敌骑突击。

    法军如今刚完成第一批次,约十万人的左轮步枪的换装。

    从明帝国引进的机枪总计才一千挺, 加上授权制造的一千五百挺。

    等于每一百人才能分到一挺机枪,与明帝国的陆军步兵火力相差了两个档次。

    人家每个步兵班都拥有一挺机枪, 其他士兵还装备了弹匣式步枪。

    在海外作战的部队, 人均一把弹匣式步枪和一支左轮短铳。

    每辆坦克上都装备了一挺机枪,无形之中又提高了输出火力水平。

    由于两国在财力方面的巨大差距,法军想要实现与明军同步的换装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唯一能让蒂雷纳感到放心的就是坦克部队,这是己方抵消掉鞑靼骑兵优势的制胜秘诀。

    能一次投入五千辆坦克的话,就能遏制大约二三十万敌军骑兵的突击了。

    剩下的由炮兵、步兵与空军战斗机联手解决,似乎就不是太大的难事了。

    怕就怕在打开之后,清军骑兵集群迅速冲垮利奥波德的联军部队。

    然后放弃追击这些溃兵, 反而与奥军一道夹击法军。

    这并非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蒂雷纳认为是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奥军也从明帝国手里购买了大量重武器,火力甚至隐隐比法军还要高一些。

    他们在布达佩斯与维也纳均与联军交锋过, 而且连续四次取胜。

    发生这种情况,即使己方最终能够取胜,恐怕也会是一场付出惨重伤亡的胜利。

    维也纳城到目前为止还没失守, 可是在清军骑兵不断向西,深入奥地利与神圣罗马帝国腹地劫掠之后。

    该城是否需要继续固守就存疑了,守军并不具备与对方打野战的能力,基本上出城便会被歼灭。

    路易十四决定在一六九四年开春,便让蒂雷纳率领五十万法军东进,寻找机会,重创清军。

    蒂雷纳在冥思苦想之后,决定采取一个较为委婉的战术。

    那就是法军主力先在施瓦本山以南、博登湖以东、阿尔卑斯山以北一带设伏,看看清军是否能够上钩。

    这是蒂雷纳考虑到清军奔袭一向不会与奥军协同,属于吃独食的一方。

    如果自己运气上佳的话,说不定可以先行打掉大约数万敌骑。

    一方面可以提振己方士气,另一方面也能先声夺人。

    设伏地区距离法国本土非常近,也便于大军获得补给。

    蒂雷纳将五十万法军分成六个重兵集团,也就变成了一堆巨大的陷阱。

    除了蒂雷纳本人指挥的集团之外,其他每个集团都配备了两个骑兵旅, 好在己方获胜之后追杀残敌。

    吉高特、克雷基、阿尔芒、奥比松、罗什舒瓦尔这五位在明帝国学习过的元帅各率一个集团。

    蒂雷纳亲自指挥的集团包括四个骑兵旅和十六个步兵旅, 总兵力达到十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