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是大红的灯笼裤。

    肩头与领口都留有大锯齿形的上挑外缘,胸口有双牛角型的标志,加上类似蒙元军队头盔形状的的黄色的头盔。

    这副行头,加上缅人被明军炮火轰得已经呆滞的面容,没见过的人完全可以自己联想……

    初见之人会本能地认为莽白的脑子有问题,不然不会给手下拔发这么一套冒傻气的军装。

    郑军士兵在战后的活动仅限于摸尸,没一个人打算从尸体上面扒衣服。

    原因很简单,对面这身衣服,不但晦气,而且傻气!

    绕路而行其实也没多远,三天之后,郑军便开始从入海口逆流而上。

    从拔营开始计算,五天后,郑军的舰船便已经开到了汉达瓦底城下。

    宋纪所部也是刚刚抵达这里没多久,营盘刚刚扎稳,郑军便来了。

    城内的莽白没想过敌军真的会把战舰开到自己都城的外面,得报之后顿时感觉有些棘手。

    若是没有这些敌舰的帮助,己方应该可以凭城击退来犯之敌。

    现在看来,实现之前的设想恐怕会比较困难了。

    由于勃固河的水面并不宽阔,目标区域可以容纳的郑军战舰数量并不多。

    也就不到百艘而已,而且都不是大船,铁甲舰更是一艘都没进来,怕搁浅在此地。

    郑成功认为炮击并非西式棱堡的城池,用中型战舰就足够了,大型战舰乃至铁甲舰完全是大材小用。

    缅军倒是也有战舰,但看到对方来势汹汹,就全都跑到上游去避难了,谁也不想直接喂鱼……

    郑军战舰在进入内河之后,真是未逢敌手,一路大摇大摆地驶入了炮击地段。

    然后便开始了对汉达瓦底城的火力覆盖,因为上面说随便打,不用顾忌任何建筑与人畜。

    尽管这么说,炮击的首要目标还是城墙,只要轰塌了城墙,蛮夷就再也无法坚守了。

    南廷的兵马早就接受过白刃战训练,每个人都配发了刺刀,更是天天练习过拼刺。

    此番对于跟缅甸土著进行白刃战,全军上下,包括文书在内,没一个担心害怕的。

    之前的正面交锋与夜袭阻击已经说明了缅军战力低下,连他们都打不赢的话,说明自己这些人真是一群酒囊饭袋了。

    一部分炮弹与火药都是给海战准备的,现在海战的可能无限趋近于零,那索性就让土著的城池尝尝大明舰队的厉害吧!

    由于攻城压力并不大,故而郑成功也就没让手下进行全速射击,以免提前报销掉自家的舰炮。

    一刻钟打一次就足够了,一天十个小时,然后就可以休息了。

    大明王师上下发现比缅军还讨厌的家伙,就是当地的蚊子了。

    还好出发时带足了蚊香和花露水,实在不行还可以往身上涂泥巴。

    在发现勃固河是一条很好的运输渠道之后,明军接受补给的渠道也从东侧转移到了西侧。

    从入海口可以将物资直接从到汉达瓦底城下,还顺势省去了被敌军骑兵威胁补给线的可能。

    莽白已经开始后悔了,当初要是选择先行撤退,然后诱敌深入,再伺机伏击的战术就好了。

    现在再打算率军突围的话,起码要损失一多半兵力,因为己部大部分是步兵,撤退速度很慢。

    想要保住这些步兵,唯一的办法就是坚守都城,等待后续援军抵达,再找机会里应外合,给都城解围。

    莽白相信,只要勤王之师的数量足够多,己方便还有击败来犯之敌的可能。

    但敌军舰队是个挥之不去的恶魔,连骑兵都无法将其消灭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