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温有幸能写这样的一份登基诏书,实在是幸运。”

    见此,朱元璋笑呵呵的对一旁的李善长说道:“对了,新朝的礼法典籍制定如何了?”

    李善长起身道:“从三月以来,吕昶就领着一群饱学硕儒在太史院忙的兴致高昂。但凡朝廷所必备的礼法、典章、皇历、钟磬、音律、乐舞、服饰,样样都在拟定之中。”

    “不日就会呈上,请上位裁定。”

    听着这话,朱元璋笑道:“咱早就说过,吕昶啊,是个能人,肚子里就是百宝箱。”

    而李善长则继续说道:“还有,皇宫正殿、奉天殿在胡惟庸的亲自督理下日夜赶工,已经初具规模了。”

    朱元璋笑道:“胡惟庸也是个大能人,一会儿啊,咱们瞧瞧他去。”

    朱元璋夸了一下刘伯温阵容的吕昶,又急忙夸了下李善长麾下的胡惟庸,也是谁也不冷落。

    只是,原本被朱元璋专门叫过来的齐衡,此刻却仿佛没有了存在的价值,这些事情都不归他来做,插不进什么话,也不想插进什么话。

    似乎被朱元璋有意的冷落。

    但齐衡却乐得如此。

    半个多时辰后。

    朱元璋和李善长等人终于将所以事情敲定。

    这中间,根本没有齐衡说话的机会。

    最后朱元璋也没有专门留他,仿佛就是喊他来走个过场。

    当然,面上的礼节还是照顾到了。

    随着众人离开朱元璋的书房后。

    帅府当中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二人,一同走着。

    李善长此刻很是得意,满面红光。

    可却反而对着身边的刘伯温说道:“伯温兄呐,恭喜你了,你是大获圣恩呐。”

    “看来,硕儒宋濂不过是生花妙笔,而刘先生却是巨笔如椽,当朝第一呀。”

    刘伯温微微一笑,道:“在下何能,都是大王点铁成金嘛。”

    “对了,刚才在大王进门之前,善长兄闭着眼睛说了三件事,国号、国都、登基诏书。而大王在进门后,果然就说了这三件事,好像是听见了善长兄的吩咐。”

    “令人惭愧呐,善长兄闭着眼睛说出来的话,伯温睁眼都说不出啊。”

    而一旁的李善长则说道:“伯温啊,你不光是这根笔是当朝第一,这张嘴也是当朝无二呀。”

    刘伯温闻言一笑。

    不过,在笑完之后,刘伯温却像是想起什么,说道:“不过,今日在书房中,善长兄难道没有看出些什么问题吗?”

    刘伯温做出一副突然想起的模样,可谁都知道,这话只怕才是他二人今天谈话的重点。

    而在听到刘伯温的话后,李善长微微一笑,一言不发。

    对于今日的情况,早就在他李善长的意料当中。

    只不过,他没有想到来得这么快罢了。

    毕竟,当初流传在张士诚境内的童谣,可就是他暗中命人传出去的。

    李善长微微一笑,故作不知的说道:“伯温兄所指何事啊?”

    见李善长装傻,刘伯温不由的说道:“如今这里只有你我二人,善长兄又何必明知故问呢?”

    听到这话,李善长也就不再装腔作势,一点也没有隐藏自己得意的心情,说道:“今日原本上位主动召他来参与政事,可咱们这位大将军却自以为是的说了那么多,好像这全天下就他最能似的,连上位都不放眼里。”

    “如此之人,上位如何能喜欢?冷落他,也是应该。”

    李善长的话,刘伯温又何尝不知,可是,他始终都有些困惑,说道:“善长兄,你我都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