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置于何地。”

    “朝廷百官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做了这么多的好事,岂不是都归功于了神明,感恩上苍降下圣贤?”

    “短时间内这样的愚民之策看似效果不错,但长久以往,百姓对于朝廷没有归属感,不利于王朝的长久。”

    “远的不说,就说这大元代宋,区区百年,你们这些读书人只怕早就忘了什么唐宋之盛,对于百姓而言,这天下不过就是换了一个主人而已,而自己都是王朝的奴才罢了。”

    “所以,我认为,这登基诏书要么不要做,要做了,就做好,告诉天下人,大明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百姓的主子,大明好不好,要看所有人的努力。”

    “这便是大明的骨头,天下人死不绝,大明就不会亡。”

    众人听着齐衡的话,都觉得耳目一新。

    尤其是李善长和刘伯温。

    他们一生所学皆是古时才学。

    也都是从历朝历代的身上所学来的经验。

    可如今,齐衡的话却仿佛让他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想想古时历朝,哪个不是奉行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理念。

    将天下当作了一家之天下。

    然后以天地君亲师这样的思想来主导苍生。

    帝王,那是要比亲人还要高一层的存在。

    帝王就等于家国。

    可帝王等于家国吗。

    封建王朝的本质,帝王皇室本身就是世间最大的奴隶主,最大的地主。

    齐衡的这番话,等于是在给大明换骨头。

    仔细思量后的李善长和刘伯温,也都品出了这番话中的滋味,不由的,都不经意的看向了一旁的朱元璋。

    他们都明白,如果真的可以按照齐衡所说的这样来执行。

    大明必然会不同于历朝。

    是从底子上的不同。

    是脱胎换骨般的不同。

    但是,这样的变化对于帝王而言,可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等于是削减了帝王的重要性和权柄。

    朱元璋虽然没有学过太多的东西,但渐渐的也品出了滋味。

    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登基诏书竟然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不过,齐衡所说的这些话也不过就是浅浅的点了这么一下。

    并没有很深得去探究。

    而朱元璋在感受到众人看向自己的目光时,立马装出一副憨厚的表情,说道:“就是一个登基诏书,怎么还有这么多门道。”

    “咱听不懂,不过,咱还是赞同军涛的话,不搞那些乱七八糟的虚词,咱是什么样,就怎么说。”

    “此诏书就该直言,咱是至贫出身,家无片瓦,身无完衣,在爹娘思的时候,连口米汤都喝不上,咱哥是脱下了自己的衣裳给咱娘裹的脚,两尾芦席给咱爹娘下的葬。”

    朱元璋这话,避开了齐衡点出的那一点,又采用了他的办法。

    毕竟,一旦真的采用了齐衡的想法,那可就关系甚大了。

    就好像帝王与朝廷的关系,一个是朝廷给帝王服务。

    一个是帝王乃朝廷的一部分。

    而且,此刻只是议论登基诏书的事情,牵扯大了也不好。

    此刻也不是谈论这些的时候。

    见此,一旁的刘伯温和李善长,皆是拱手道:“照办!”

    听着他们的话,朱元璋笑呵呵的将那份登基诏书交到了刘伯温的手中,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先生给咱重新撰写一份吧。”

    刘伯温笑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