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陆逊到了吴郡之后,发现之前俞涉办的学校收效明显,吴郡百姓的识字人数明显比其他地区更多。

    而且令他感到欣喜的是,这边的百姓并不排斥送孩子上学,看样子俞涉在吴郡已经做了许多前期工作,连校舍老师都是现成的。

    陆逊又到学校里查看,他发现老师数量远远达不到俞涉要求的那样,而且老师水平也参差不齐,最明显的便是一个老先生,他史学知识极好,但一讲到兵法却几乎一窍不通。

    像这位老先生教出来的学生,那文史自然是极好的,但要带兵打仗恐怕就不够看了。

    而另一位年轻一点的先生则与老先生恰恰相反,他本身便是游侠出身,又爱读兵书,但要让他聊一点诗词歌赋,半天也蹦不出个字来。

    陆逊此刻终于明白俞涉多么有先见之明,像这两位就该分科教学,这样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

    一连半个月陆逊都没闲着,他走遍吴郡十二个县,摸清了各县大致情况,便让各地县令先发布公告招收老师和学生,

    他自己则回到扬州与徐庶陈震董厥等人商议,又花了半个月制定了具体的教学内容,整理完毕之后,这才又返回吴郡,按照计划实施。

    起初那些老师都不太适应这种只针对某一项知识,进行某个阶段的授课方式,但在陆逊的带领下,大家终于还是慢慢适应了下来,并且惊奇地发现,教、学双方的效率都得到了提高。

    但还是有不少问题,有些农户、工匠本来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来到学校当老师的,但却被那些“先生”所轻视,教师之间的芥蒂慢慢滋生。

    要知道在以前,这些“先生”的地位可是要远远高于那些农户和工匠的,现在居然同为老师,这不等于让他们自降身份吗?

    当即便有几位先生不干了,陆逊好说歹说才把众人劝下来。

    他知道很难立刻改变众人的观点,于是刻意将这两拨人的教学时间错开,一拨人上午,一拨人下午,这样互相不见面,矛盾便也少了许多。

    随着时间推移,众人也发现农业知识与工匠技术同样重要,这些劳动技巧并不比书本知识低级,相反,很多需要动手的知识,往往比让人背背书,写写字还要困难。

    那些“老学究”虽然始终不愿承认,但对那些农户和工匠出身的老师,其言语之间也变得客气了许多。

    陆逊也有写信给俞涉汇报这些情况,但俞涉往往更关注学生之间的问题。

    俞涉知道学生之间的差异在慢慢显现,那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更能吃苦,动手能力也更强,

    而官员、富绅的孩子们动手能力虽然差了不少,学文史知识的进度却要快了许多。

    令俞涉稍感意外的是,这两类孩子在“武科”上的表现,总体上来看居然不相上下。

    他原本以为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会表现的更突出,然而他似乎有些低估了另外一拨孩子们的潜力,那些看起来出身更加“高贵”的孩子们,练起武来可一点也不含糊。

    俞涉见吴郡的改革略有成效,夸奖了陆逊一番后,也叮嘱他不能松懈,更大的困难应该还在后头。

    陆逊自然不敢放松半分,他在吴郡花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将一切安排妥当后,这才启程前往会稽。

    有了吴郡的经验,他以为在会稽会更加轻松,便信心满满去往会稽郡内最大的县城之一,上虞县。

    陆逊刚到上虞,县令黄智昧早已令人安排好了住所,布置了一桌好酒好菜。

    席间众官员并没有因为陆逊年幼就轻视他,反而对他恭敬有加,这又让陆逊多了几分信心。

    陆逊问起郡内学校办学如何,之前他让县令招募的老师是否已经到位。

    县令黄智昧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