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化学药物和外科手术来得便捷。

    朱翊钧总希望范礼安还有些与众不同的“绝技”,譬如抗生素,再譬如阿司匹林,虽然他知道差了历史上他离这些能够快速使用的临床药物差了三百多年,但是他愿意抱着那么一点儿希望问上一问。

    不光是为了朱常治和郑贵妃,如果能有接近于现代医学的科学方法治好万历皇帝的腿疾,朱翊钧十分乐意替万历皇帝冒这个“损伤龙体”的风险。

    但前提是必须有这么一个法子。

    范礼安却回道,

    “臣已然将自己在医道上的所有学问对皇上倾囊相授,倘或皇上以为这不足以能医治四皇子,那臣只有再替皇上回一次欧罗巴,看看欧罗巴的学者们可否有新的医学进展了。”

    朱翊钧知道这是上回从澳门寄来的信起作用了,便佯装惊讶道,

    “范卿带领着一行倭国使团,如何竟生去意?”

    范礼安道,

    “教皇颁布诏书,要对英吉利国进行圣战,臣身为教徒,自然不能置身事外。”

    朱翊钧微笑道,

    “可朕对范卿所携之西洋诸籍颇有兴趣,正想请范卿在京城开坛收徒,范卿这一去,朕还能从何处获得这些西洋学识与罗马典籍呢?”

    范礼安陡然一惊,随后心下又是一喜,他原本以为朱翊钧和日本关白丰臣秀吉一样,既不信上帝又排斥天主教,不料这大明天子竟能主动邀请自己在京城传教,

    “臣带来的倭国使团中的那四位少年,皆是日本国的虔诚教徒,还有……臣在耶稣会中有两位知己好友,他们也是欧罗巴博学的大学学者,臣可以写信邀请他们来中国,让他们代替臣在京师授学。”

    朱翊钧笑了起来,范礼安的回答正合他意。

    按照时间推算,现在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已经在英西战争的第一场战争中被打败了,待范礼安回到欧罗巴,就会发现这个“上帝也支持英国新教改革”的事实。

    而就在无敌舰队失败后,英国为了阻截西班牙的美洲运银船和来自波罗的海的造船物资,一度进行里斯本远征。

    这一次远征的结局在历史上不但是失败的,而且耗尽了英国的财政资源。

    与此同时,腓力二世在第一次英西战争落败后,正打算通过大力发展造船业复兴西班牙海上力量。

    万历朝欧洲的两大国都在万历十六年遭受了军事重创,急需经济补给,在这种情况下,范礼安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教会背景,常年在东亚传教的耶稣会意大利籍使者,正好可以成为一座沟通大明与英国、西班牙两国的贸易桥梁。

    朱翊钧在心里盘算道,如果事情进展得顺利,大明与英国、西班牙贸易往来所获得的财富,正好可以补充将来万历三大征所造成的损失。

    这件事如果能成功,又正好可以配合漕运改海运,以及如今刚刚新建的轮船招商局。

    同这些潜在利益比起来,“允许传教士在京师开坛讲课”这样的口头许诺当然不算甚么。

    何况传教士们人在北京而不是历史上的濠镜,最后到底能开甚么课、开多少课,终究还是他朱翊钧说了算。

    “甚好,甚好。”

    朱翊钧笑着应道,

    “范卿尽管写信,他们若来了大明,朕一定让礼部悉心招待。”

    “不过范卿既然要走,朕也不能失了礼数,海上风急浪险,欧罗巴又在兵戎相接,朕会派我大明的船队保护着范卿,也会差人准备好给教皇和欧罗巴各国国王的礼物。”

    范礼安见到大明天子如此重视与罗马教皇的礼节往来,不禁有些激动,

    “臣一定会将皇上的礼物顺利送到教皇手中,并且尽力为四皇子搜寻欧罗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