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都要遭难不说,就连东边的燕州、辽州也会如此。”

    “兄弟们,君子报仇,重在全局、不争朝夕。此仇此恨,我大隋迟早会十倍、百倍索要回来。”邓暠怕自己忍不住出城去拼命,不敢再看将士们的目光、不忍看城外的惨景。

    他回首望向西南方向,咬牙切齿、一字一顿的说道:“四天前,我已经派使向李子雄总管求援、向朝廷禀报,用不了多久,我们的大军就会到来,届时,便是复仇之日。”

    关中本位政策,素来是重西而轻东,在东北方向素来是采取被动防御的政策,以及以夷制夷的防御政策。直到大隋开皇十七年,高句丽婴阳王高元联合粟末靺鞨入寇辽州,直接给大隋边境带来了不安和危害。

    杨坚这才打算灭了高句丽,并且以杨谅、王世积为行军元帅,率领水陆三十万伐高句丽,但遗憾的是,杨谅为首的陆军遭遇大雨水患、运输不继,军中缺少食物又遭疾病;而周罗睺为首的水军中途遭遇大风暴,战战多半沉没,最后还没开战,三十万大军死十分五六,无奈撤军途中,又有很多染病的士兵死在路上,最终活着回来的,不到两成。

    隋朝固然失利了,但高元也看到了大隋的决心,生恐大隋再次来战,只好上表谢罪。因为大隋当时的首要之敌是横跨欧亚的突厥汗国,杨坚只能忍了这口恶气,顺势接纳了高句丽的谢罪降表。

    之后的重点防御对象仍旧是正北方的庞然大物,加上东北各部尽皆臣服,于是仍旧在东北方向采用被动防御政策,导致东北方常驻军十分稀少。

    如今的突厥汗国已经分崩离析,杨广决定迁都洛阳以后,便有意识的向东北加强防御,然而由于时间关系,且因内部错综复杂,使很多部署停留在纸面之上。若是杨素拟定的部署计划得以实现,小小契丹,岂敢如是嚣张?

    ——————

    勿忘国耻,警钟长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