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二十年前,大夏刚开国那会,没几个将领愿意来枢密院,都认为这是养老的闲职,颇多看不起。

    二十多年下来,因为朝廷根基日渐稳固,武夫们逐渐抛弃了固有印象,改变了认识,知道枢密院的厉害之处了。

    禁军是朝廷的禁军,不是私人军队。从这个角度来看,禁军军职的含金量就不如枢密院职务了,因此现在很多人愿意来枢密院了,多为老退后的禁军将领。

    钱镠很早就入枢密院了,因为献浙东、浙西两镇归降的缘故,直升枢密副使——当然,这是他的起点,很可能也是终点。

    老钱的心态很好。

    处理军务一丝不苟,尽职尽责。同时,他也不争权夺利。一件事该怎么处理,按法度来,按圣人意思来,不刻意针对谁,但也不怕得罪人。

    反正圣人允许他保留了万贯家财,自己也不可能升官,那自然不用委屈自己了——当过两镇节度使的人,不可能一点脾气没有,过分委屈自己心意这种事情,很难做到。

    摆在他眼前的是一份任命书。

    武学系中赫赫有名的大将李璘出任疏勒行营都指挥使,李嗣源则调回洛阳,暂未有任何职务。

    钱镠从这个人事调整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的味道。

    太子已至长安,听闻给新一批进入禁军担任底层军官的武学生授剑。

    这种事情,以前都是圣人亲自做的,现在轮到太子了,信号十分明显。

    而李璘这个人,几乎是武学生的旗帜之一。他担任方面统帅,取代河东降将,一方面是在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减少意外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则有让太子慢慢笼络、接手武学系的因素。

    意味深长啊。

    圣人以前是信任降将的,但这时候也不得不谨慎起来了,嘿!

    不过,也不是什么降将都不用。

    姑墨镇使王建今岁率姑墨镇兵三千人至拔汗那,斩吉哈德分子两千余,缴获大量粮草、辎重,受到了圣人重视。

    就在昨日,太子上疏,圣人首肯,枢密院签发了调令:王建出任疏勒镇使。

    姑墨镇兵只有五千,疏勒镇兵有一万二千,这很明显是升官了。

    而且是太子上疏为其请功,无论愿不愿意,王建都将被人视为太子一党。

    希望他是又一个黑齿常之吧。

    钱镠将签完字的任命书交给枢密承旨李昌远,令其发往西域。

    权力交接之时,暗流涌动,老子无欲则刚,能耐我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