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通的,孔子那个年代的价值观,或许还真的挺契合波斯这一套呢。

    当然,与中国春秋时期不一样的是,波斯还存在着神权。

    国王(埃米尔)试图增加君权力量,削弱大贵族,形成一堆小贵族。

    贵族们抱团抵抗君权力量。

    神权在两者之间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同时也或明或暗地扩张自己的力量。

    三者既斗争,又联合,最后形成一个大家普遍能接受的政治伦理。

    孔光嗣的家学,应该是比较符合君权胃口的,贵族能有条件接受,因为这一套同样能限制君权的无限扩张,至于神权,肯定不开心了,因为这是在与他们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且很可能获得世俗贵族力量的支持,不警惕就怪了。

    “臣谨遵圣命,定然不让波斯人小觑。”孔光嗣答道。

    “甚好。”邵树德笑道:“你走北庭、伊丽、碎叶这条路,可在伊丽河谷盘桓一下,时间上没那么急的。”

    “臣遵旨。”孔光嗣似乎隐隐明白了圣人的目的。

    这是要给赵王提供帮助啊。只是他不太明白该怎么做,讲学?以吸引更多的儒门子弟前往伊丽扎根?那还不如直接写几篇文章,号召有胸怀的读书人西行伊丽呢。

    随便又聊了几句后,孔光嗣诚惶诚恐地退下。

    邵树德批阅完奏疏后,搁下了毛笔,喊来王彦范。

    “传旨,十日后朕在南郊祭天、阅兵,开始东巡。”他说道。

    “遵旨。”王彦范默默退下。

    邵树德的目光散乱地落在空气中的尘埃之上。

    这一次,或许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出巡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