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人以及近些年移民过去的中原百姓。

    “百姓”之外,有府兵约15000户、46500余口。

    从数据可以看出,除少数老兵把身在中原的家人陆陆续续迁过去之外,绝大部分少年郎都在当地娶妻成家了——鬼知道新妇哪里来的——部分家庭还有了下一代。

    这总共六万多人,差不多就是邵大郎在当地的基本盘了。考虑到最近两年又陆陆续续跑过去四五千禁军家庭子弟,重新编组为天武军左厢,这些人同样是其基本盘。

    “百姓”、“军户”之外,还有“部曲”——甚至于,当地更赤裸裸,直接称为“奴隶”,一点不遮掩。

    “奴隶”的数量十分庞大,共有22500余户、10万4000余口,被尽数分配给府兵,平均一丁不到两户奴隶,比起中原条件是要差不少的。

    这个人口结构,让邵树德看着十分忧心。

    好在大郎也不怎么掠夺人口了,现在集中全力稳固消化,脑子还是很清醒的。

    据李守信所言,伊丽八县去了一部分经学生,教化百姓,十分勤谨——经学生早些年是可以直接当官的,现在则难了太多太多,没办法之下,一些人在朝廷半引诱、半强迫之下,西迁伊丽,定居了下来。

    李守信对邵大郎赞不绝口,说他修筑城池、兴修水利、礼贤下士、唯才是举,伊丽河谷有大气象焉。相对之下,他将热海、碎叶两地的突厥人、回鹘人贬得一文不值,认为他们内部矛盾重重,愚昧落后,如果不是大夏撑着,很可能不敌波斯。

    邵树德对大儿子能在那边站稳脚跟十分欣慰。

    说会话,伊丽河谷看似条件最好,其实比七圣州还危险。当地能有如此局面,大郎一定费尽了心血。

    有些方面,他和自己还是很像的。

    没说的,自己在位一天,支援就不可能断,还会逐步加强。

    伊丽、热海、碎叶之外,李守信重点讲了乌古斯诸部。

    他认为,这个部落联盟十分松散,对外也缺乏统一的态度。而且,他们贪婪无比,听闻使团西行,狮子大开口,索要大量财物,不给就不让使团借道。

    公驼王趁机煽风点火,请求大夏出兵,讨伐乌古斯诸部。

    李守信识破了这老货极其拙劣的“计谋”,从伊丽、碎叶、热海三地借了一批财物,送给乌古斯诸部,这才得以通行。

    贪婪吗?贪婪。

    愚昧吗?愚昧。

    但这就是蕃人。

    尤其是西域的蕃人,更是如此。他们没太多见识,或许在乌古斯人看来,大夏的实力应该与波斯差不多,战场上打赢,也是因为士兵够精锐,将领经验丰富——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也不算错,因为大夏只能调动有限的资源投入西域。

    乌古斯诸部,至今还没派人来中原朝见。他们究竟打的什么主意,显而易见了。

    暂时先不忙着收拾他们,夯实稳固大夏在西域的根基,才是正事。

    伊州、西州、庭州、焉耆府,外加龟兹、姑墨、疏勒、于阗、双河五镇,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口、粮食、兵员日渐充足……

    这个国家,每过一天,实力都在渐渐增强,无论帝国的哪个角落。

    集中批阅完一堆奏疏后,圣驾继续东行。

    六月下旬,邵树德经陕州、虢州,入河南府,抵达了阔别已久的洛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