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仁打断了一下,更正道。

    王贞白不以为意,继续说道:“这其实是至理。北地诸多港口,折腾得再狠,又能得几个钱?淮南、江东、江西三道,每年解送洛阳的财赋,早晚会超过河南、河北。大夏立国百年之后,淮南、江南当成第一财赋重地。”

    王贞白是江西人,对自己的家乡十分自豪。

    在他看来,经历了整个唐代三百年的大力开发后,江南已经到了超过河北、河南的前夜。

    安史之乱后,前唐收不到河北的赋税,河南、河东的钱粮也要尽可能留在当地,供养几十万武夫。长安天子、百官、禁军,全靠江南运过来的钱粮养活。

    时至今日,江南已经不缺人了——晚唐时期,人烟稠密的太湖流域,就普通民家而言,多的十余亩地,少的五亩、七亩之类,比北方少太多了,但可以稳定种植水稻,收获较多。

    在王贞白看来,江南已经不需要移民了,单靠现有人口,就可以快速发展起来,成为国朝的财赋重地。

    有夏一朝,都将是江南赋税养北方劲兵的模式——不一定需要南方的粮食,但钱一定是要的。

    只可惜,因为是杨吴旧地,被征服的时间也晚,江南的地位有点低。

    淮南、江东、江西三道,只各有五个进士、一个农学名额。但陇右、河西二道,都能中四个进士、一个农科,他们哪点比得上江南这个人文荟萃之地?

    拥有十几个州的河东道,全道户口加起来,也只有江南两三个大州那么多,却拥有五个进士名额、一个农学名额,这不是欺负人么?

    河东,就那么重要?

    “让你少喝点酒。”邵勉仁摇头失笑。

    虽然他也看好江南的发展,但这真不是钱的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开国初年谈“兵”,开国百年后谈“钱”。江南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来的地位,肯定会慢慢上升。至于能上升到哪一步,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座船当天晚上就抵达了瓜洲浦。

    即便是在夜间,这里仍然灯火通明,桅杆林立,让人看了十分震撼。

    空气中都充满了金钱的味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