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写的一本书。

    地心说当然是错误的。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你怎么证明它是错误的呢?是不是需要天文望远镜?

    想起内务府那一地鸡毛的眼镜产业,他只能叹一口气。到现在还在用天然水晶磨制镜片,成本极其高昂,产量十分低下,有点离谱。

    但天文与航海密不可分,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近海航行的难度很低,因为有陆地参照物,但你若想离开海岸远一些,深入大洋,那么如何定位就很重要了。

    东晋僧人法显在访问印度乘船回国时曾记述:“大海弥漫无边,不识东西,唯望日、月、星宿而进。”

    是的,在大海上可以靠星辰定位,但此时的技术还十分落后,误差很大。这从九成九以上的船只仍然走近海就能看得出来,偶有进入深海航行的,经常偏航。比如,从明州出发前往日本的船只,就经常跑到朝鲜去,这就是在大海上偏航了。

    想到此处,他猛然惊醒,喊道:“韩全诲。”

    “陛下。”韩全诲走了过来,躬身行礼。

    “波斯使者走了没?”他问道。

    “已行十余日。”韩全诲答道。

    “派人追上他们,就说如果能从巴格达图书馆——”邵树德说了一半,又摇了摇头,道:“算了,这样太操切了。让李守信过来见朕。”

    李守信是鸿胪寺少卿,建极十四年随驾西征,同光元年返回。

    在结束西征,返回长安的路上,邵树德就萌生出了派人出使西方各国的念头。

    回到长安后,因为随驾出征甚久,邵树德不好意思立刻就让李守信出使,于是便放他在家休息了一年时间。

    现在么,似乎可以行动起来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