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的,对汉军作战也的确能造成一定不利影响,但终究有限。

    毕竟汉军作战,在短时间内,对后勤供应的依赖并没有想象中的大,以战养战的法子,只要还有东西可抢,还有粮草被服可掠,那就都能驱动汉军这架战车继续前进。

    在图斯城,汉伊大战又一场血战爆发了,这座历史底蕴深厚、宗教氛围浓烈的城市,不可避免地化为一座血肉磨坊,而流尽的,却是当下以及曾经信仰安拉的msl们。

    攻守易形,就和明城攻防战一般,图斯城上下的厮杀,也持续了差不多一个月。作为伽色尼的苏丹,马哈茂德做了一个很冒险的举动,他留在了城内,用这种办法,激励伽色尼的将士,号召信徒们团结,共同抵御汉人的侵略。

    效果是显著的,在马哈茂德亲自督战之下,图斯城的守军爆发出了不俗的战力与意志力,与攻城的“汉军”进行激战,至于伤亡什么的,战争期间,人命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图斯城守军打得辛苦,三国联军攻得也很困难,在试探出图斯城的防御强度之后,刘旻三王更不敢将宝贵的汉族军队用在攻城上了,而仅靠炮灰,也很难拿下城池,至少图斯这样的大城,不是那么容易攻克的。

    促成战局变化的因素,没有出现在图斯城战场,而是爆发在距离战场两千里外的纪浑河上游地区。一支两万人的伽色尼军队,从其北部重镇巴里黑出击,跨过纪浑河,突袭沿河的汉军堡寨、据点,不过十五日的时间,纪浑河北岸的耳城、越城以及赤城都先后陷落,甚至连咽喉关口铁门关都被攻克。

    而这一片纪浑河地区,属于康居国的地盘,但此地失守,威胁的可不只是康居国。赤城、铁门关以北,乃是佉沙城,再往北就是中亚重镇萨末鞬,这可是七河流域、丝绸之路上的核心交通线。

    若是萨末鞬被攻克,那么安西三国的势力就相当于被从腰杆上砍断,这可是要命的威胁。因此,当纪浑河方向的战报传到图斯城前线后,自刘旻以下诸多三国高层,都清楚地意识到,图斯城是拿不下来了,呼罗珊的仗也不能继续打下去了。

    一场撤退的仗随之开始,首先是康居王刘晔率本国军队东归,驰援佉沙城,然后是整个联军的后撤。图斯城内伽色尼军明显察觉到了汉军异动,马哈茂德还遣军出城追击,只不过在刘旻等人从容有序的指挥下,没能讨得便宜,反而中了几次伏击,损失不小,再不敢追。

    在撤离之前,刘旻命人,将呼罗珊北部地区给犁了一遍,方才撤回海东,顺带着派兵西进,把戈尔甘城给拿下了,把这一场来自西亚阿拉伯圣战者们的热情彻底浇灭,同时将触手深入到里海南岸。

    康居王刘晔率军,在经过一段辛苦的回师之后,终于当年夏季赶回国内,在佉沙城陷落之前。伽色尼军溜得很快,并不与刘晔军激战。

    原本,溜了也就溜了,在前后近一年的战事中,康居国军上下也都很疲惫,但敌军意图借助夏季炎热的掩护,占着纪浑河北部湾区不走,这就彻底激怒了刘晔。

    于是,短暂的休整之后,刘晔提兵南下,收复失地,随着北岸三城及诸据点的陆续恢复,随着最后一名北犯的伽色尼军被射杀于纪浑河中,也宣告着这第五次汉伊之战的结束。

    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其影响是深刻而重大的,诸国领土上的变化并不算大,但奠定了一个中、西亚地区的全新格局,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影响了整个大食地区的历史发展。

    东征军损失无算,圣战狂潮被生生打停,伽色尼王朝也是受创惨重,但它用事实证明了,一个上升期的王朝,不是那么好对付。

    而经过这么一场战争,伽色尼国至少彻底坐稳了其“扛把子”的地位,马哈茂德英雄、英主之名也得以在ysl世界广泛流传,至少,他是第一个能与凶残的汉人有来有回的大食王公。

    当然,此战的代价也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