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看了他一眼,略略有些诧异道:“听崔兄口气,象是认识杨国忠。”

    崔光远起身,脸上露出鄙夷之色,“我怎么会不识他,当年他为新都县尉,我为县丞,说起来他还欠我百贯赌债未还,改日问他讨去!”

    说罢,他再次告辞:“有事,确实不能久呆,以后再聊。”

    李清哈哈一笑,也起身送崔光远,拱拱手道:“杨国忠也欠我一笔旧债,改日咱们一起。”

    待崔光远走远,荔非兄弟及几个手下往门口一站,不准任何人靠近,李清看着杜有邻笑而不语,直望得杜有邻心发毛,干笑两声道:“都督还有事吗?”

    李清笑了笑,若无其事对杜有邻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我离开京城太久,很多事都不知道,我听说正月十,百孙院有一桩盛事,不少人都下了豪注,不知是具体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这件事。”

    杜有邻如释重负,他笑着解释道:“今年是杨娘娘封贵妃的第一个上元节,皇上尤其重视,为鼓励李唐皇室的年轻一辈积极向上,特命宗正寺在正月十五、十两日在百孙院举办一场赛事,由李唐皇室的孙一辈参赛,武不限,此事在长安引起很大的轰动,几家大赌场都摆场供人下注,李都督所说的豪注指的就是此事。”

    李清‘哦!’了一声,又继续问道:“我也有心一试,准备拿出三千贯下注,但

    该下哪个小王爷为好,老杜不妨推荐一、二。”

    “呵呵!太命我为广平王李俶的筹办,你问我,我自然是推荐你下广平王的注。”

    说到此,杜有邻忽然反应过来,李清和主办这场比赛的宗正寺卿李琳关系极好,不去问他,反倒来问自己,难道是想.

    想到此,杜有邻微微冷笑道:“李都督有话就请直说,李都督对我有大恩,难道还怕我不答应吗?非要转着弯来问,说吧!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

    李清仰天一笑,指着杜有邻道:“果然厉害,一下便猜了我的心思。”

    他沉吟了片刻,徐徐道:“我也是东宫旧人,自然也下了广平王李俶的注,共五千贯,金额不小,所以我想请老杜将小王爷比武一项交给我来承办,不知能否帮我安排一下。”

    杜有邻知道李清绝不会是为赌钱这么简单,但他对自己有大恩,又岂能拒绝,答应他也问题不大,也算还了这个人情,但此事要经广平王本人同意才行。

    “此事我要先请示广平王殿下,但有一点请李都督注意,若是练兵比武,切不可涉及到在职军官,这是皇上钦定的规则。”

    “那士兵呢?”李清又追问一句。

    杜有邻摇摇头道:“只不允许在职军官参赛,没提到士兵。”

    李清缓缓点头:“那好,我想见一见广平王,烦请老杜替我安排一下。”

    .

    虽然李隆基在开元年间便下过诏令:‘宗室不得擅自接触外戚和外官。’但此令不合理处甚多,比如宗室也有在朝为官的,难道也不能和同僚说话不成?事实上,李隆基下此令的真实目的是针对太,只不过没有明说罢了。

    事隔十几年,渐渐地已经不象最初那样严格,到最后,此令也只限于太一人,别的宗室只要做得不过分,李隆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

    广平王李俶也就是历史上的唐代宗李豫,开元十四年生,开元二十年封广平王,到今年刚好二十岁,二十天前刚刚行过弱冠礼。

    他是皇长孙,深为李隆基所喜,自幼便请名师教他,史书上说他宇量弘深,宽而能断,喜惧不形于色,且仁孝温恭、动必由礼,这便是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结果,长大后,他不仅喜,同时也好武,太便请大唐第一陌刀将李嗣业来教他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

    这次上元节宗室弟间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