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现一层淡淡的绿锈。沈四宝没有将锁打开,直接把木匣递给了上面的吴玉翀。

    那个坛子看着不太大,比普通的泡菜坛子还小一号,就像个刷着黄釉的普通瓦罐,但是端起来却相当沉。再看下面,应该是生土了,没有人动过的痕迹,旁边有一个茶杯口粗的洞穴,蛇应该就是从那里蹿出来的。

    几人没有在这里验看东西,迅速将土坑回填,把起出来的树苗又栽回原处。村民本来就是仓促种树,地面被翻的乱糟糟的,他们这么一折腾,也没留下什么痕迹来,然后慢慢的收起画布,捧着两样东西回到了小山上,集合华有闲一起快速离开了这里。

    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除了一条蛇谁也没惊动。

    天亮了之后,他们已经回到了市区里的酒店中,在吴玉翀的房间里关上门研究好不容易挖来的“宝贝”。吴玉翀在卫生间里将坛子的封口打开了,笑眯眯的端到茶几上,伸手从里面往外拿东西,一根、两根、三根……金光闪闪,在茶几上排成一片,赫然全是金条!

    难怪坛子那么沉,原来装的是这种东西。游方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民国时期的东西,是民间流通的一种制式金条,三两一根形状很是规整,在旧上海滩被称为“黄鱼”。当年很多大额交易不是用支票,就是用这种“黄鱼”做为支付手段,很多帮会或组织都是用它在上海滩黑市上买军火、物资、药品。

    这个坛子里一共有五十根“黄鱼”!折合现在的价值大约在一百五十万左右。

    盗墓贼一般最喜欢这种东西,放在手里既可以保值,又可以很方便的出货变现。但游方看见茶几上这些金条,却隐约感到有些失望,再看沈四宝的神色也是如此,只有谢小丁和华有闲很兴奋,各拿起一根在手中把玩不已。

    吴玉翀笑着叹气道:“我也没想到奶奶居然会埋了一坛子金条,难怪不愿意费事再取出来。……我听说过一句老话叫见者有份,既然是我们五个人一起动手的,就把它分了吧,正好一人十根。”

    华有闲赶紧放下金条摇头道:“这怎么可以呢,它是你外婆的东西。”

    吴玉翀反问道:“你认为我奶奶还会再要吗?我把那个盒子交给她,她老人家就很开心了。其实她知道我们会好奇的,假如有办法把东西挖出来,她也不会管,你见她这几天问我们干啥了吗?”

    几人推辞了半天,吴玉翀把眼一瞪:“是不是还有一种说法,叫投名状?我们几个一起偷偷挖东西,谁也不许说出去,所以每个人都得拿。”

    说了半天,吴玉翀态度非常坚决,五个人到底还是把金条给平分了,每人拿了十条黄鱼,回去爱做什么菜就是自己的事了。

    沈四宝收起金条时心中直叹气啊,一般情况下五个人一起动手挖出来的“宝贝”,当然是见者有份。但是他们谁也没有要吴玉翀的报酬,仅仅是年轻人的好奇心而已,想看看东西还在不在,能不能找着?而沈四宝最重要的目的,是为了试炼自己刚刚能够自如运转的九宫心盘术,顺便帮朋友的忙。

    可是吴玉翀很大方,谈笑间就分出去一百多万啊!看来那把青羽剑的主意他是打不成了,吴玉翀只要喜欢,够呛会加高价卖掉。

    收起金条之后,游方好奇的问道:“不知道那个木匣里装的是什么,难道是珠宝?”

    沈四宝:“我感觉不太像,要不,把锁打开看看?”

    吴玉翀摇头道:“既然是上了锁的,我们就不要动,等晚上奶奶回来,我要送给她一个惊喜,她一定会夸我太能干了。”

    谢小丁道:“是你能干吗?我看是游方哥哥有办法才对!”

    吴玉翀没跟她顶嘴,反而笑道:“的确是游方哥哥最有办法,但是我们大家都很能干,对不对?”谢小丁听见这话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

    ……忙了一夜未睡,中午吃完饭,大家都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