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但对于李白而言。刘氏并不是适合持家地夫人,在那样地社会。也不是一位守妇道的女人。

    能合则合,不合则散,李白倒也洒脱,没有一丝留难之意,直接离婚了。离异之后的刘氏曾向故友们搬弄是非,说李白的种种不是。李白听了只有摇头叹息,就算不在乎,但也够郁闷的。

    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与刘氏离异之后不久,李白却迎来了喜讯。与李白交谊深厚的道士吴筠受到天子的征诏入朝,向李隆基举荐了李白,与此同时,持盈法师玉真与南鲁公梅振庭等人也上书举荐李白,称其“才高于世,大器之用”。于是天子下诏迎李白入朝。

    李白接到天子地诏书心情大好,所有地不愉快一扫而空,留下地那首有名的诗句——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了,离芜州直往长安,梅振衣在云端上看着李白地车马,问身旁地师父钟离权道:“青帝似认识此人,师父也似认识此人,这位太白先生究竟有何来历?”

    钟离权捻须似笑非笑道:“好认的很,长庚星君李太白,他下界这一世,连名字都没变,真是巧啊。”

    长庚星君李太白是一位仙人,当年的修为已证真仙境界的极致,发愿心下界重入轮回,以求入世之见知。所谓修行并非全然是指打坐行功求法力增长,种种经历、种种所学所悟也是一种修行。李太白下界地愿心是什么,要堪破什么,只有他自己清楚。

    梅振衣又问道:“弟子不甚明了,长庚星君已超脱轮回,为何又要入轮回?”

    钟离权反问道:“你可知何为超脱?”这一句话伴随的妙语声闻,顺势讲解了一段法诀,算是对弟子的点化传授,选择了这样一个时机。

    所谓超脱,并不是不能再回来,而是来去自如,否则就不叫“超脱”而叫“放逐”了。真正的仙人可以不入轮回之中得长生久视,但不等于他们不能再入轮回。再入轮回有两种方式,其一是被动的被斩灭,那所有的修行就得从头开始了,或者这个人已经不存在。其二是主动谪身轮转入世,就像李太白这种情况。

    想主动谪身再入轮转,有两个前题条件,其一是证真仙境界的极致,其二是发此愿心。而天庭中的大部分仙人,并没有机缘求证真仙境界地极致,其二也根本无此愿心。在仙界逍遥清静,何苦再入轮回?

    这种再入轮回的仙人,称为谪仙,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年的玄奘也是谪仙,但佛家不这么称呼。玄奘的目的比较特殊,他是发宏愿心证菩萨果,求大乘佛法大行于东土,一连轮转了九世,直到玄奘这一世才算成功。

    梅振衣皱了皱眉头问道:“若玄奘宏愿未成,会世世轮转下去吗?就算有修行能历苦海,也只能看到这世世轮转的经历,不知自己是当年的大乘天。”

    钟离权点了点头:“也可能如此,否则玄奘也不会轮转九世方能证果。有的仙家历化形天劫求证金仙,也会采取这种方式,若不成功,恐会永堕世世轮回之中。仙人故友见之,能点化一般都会出言点化,却无法助他修行。”

    “李太白是在历化形天劫吗?”梅振衣又问道。

    钟离权摇了摇头:“这我就不知道了,连此时地李白自己都不清楚。历化形天劫可能谪身也可能不谪身,谪身也可能是为了证悟另一种修行,而非为历化形天劫。”

    梅振衣若有所思地追问:“长庚星君已证真仙境界极致,人间功名本无所谓,谪身入世之后为何又会这般?”

    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