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上师在与不在,并无分别!孙真人这句话说得好啊,也没白说。”只听一人抚掌而笑,踏步走进了方正峰正殿,正是刘海等人的另一位祖师爷钟离权。

    众弟子赶紧起身行礼,钟离权捧着金丝拂尘对刘海道:“你们的师父留给你们地很多,我这个祖师爷却没留下什么,这柄拂尘是振衣孝敬我的,我拿在手里多年也过足瘾了。它与我不太搭调,但拿在你手里却足显一派掌门威仪,就赐给你吧,象征历代掌门传承。”

    这种缘法不能推辞,刘海双膝跪地接过金丝拂尘,众弟子一起下拜,开宗立派之事就这么商议定了。剩下的事不用梅振衣再操心,自有刘海去张罗,梅振衣已经是等着被供起来的祖师爷了。其实对于梅振衣本人而言,供不供他无所谓,但对于师门传承而言,敬师敬法是必须的,就如梅振衣一生崇敬孙思邈,连内心深处也一丝不苟。

    不久后,世间修行各派接到青漪三山地传书,刘海与梅振衣门下众弟子立宗门为正一门,刘海为掌门,尊梅振衣为正一祖师。

    正一门这名号很有意思,因为“正一”是梅振衣的法号。当年天师张道陵创教,流传后世也称正一教,再往后有个重要分支是道家神宵派,而正一门的镇山绝技也叫神宵天雷术。若笼统而称,正一门的道士如刘海等,应是正一教地道士,而非后世王重阳创立的全真教道士,但全真教的祖师却与正一门有重合。

    刘海开宗立派,梅振衣没有留在山中接待贺客,他又一次去了无边玄妙方广世界,已修至真仙境界的极致,还要去一无所有的鸿蒙中去印证灵台。

    无边玄妙方广世界,没有时间与空间。没有光明与黑暗,也没有生与死,没有色、香、味、声、触,飞升至此只是一缕出摄的神识,一种完全的“唯心”状态。绝对地清明,同时又绝对地混沌。

    梅振衣上次去了天庭,印证了“唯心——证我——化物”的过程,那是仙人刚飞升时寻找的驻足处。但这一次他没有立刻去天庭,而是在自我灵台中,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里,去独自演化这一过程。

    灵台化转,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有了光明与黑暗,有了声、色、味、触,有了时间和空间,神识延伸之处。有了种种“存在”。这种存在不是梦境,不是幻觉,不是虚无的影像,就是真真实实开辟化生而出。

    但梅振衣灵台开辟的这个世界,对他人而言还并不是完全真如实在。因为没有人能够进入,而且只是他临时开辟的,只有方正峰一座山顶、一片广场、一间石龛。如果梅振衣就停留在无边玄妙方广世界中,他自然能在此修行。这里的仙家妙趣与人间是完全不同,语言形容不出来。

    但他如果离开了,这片所谓地“仙界”就会消失,下次来需要重新开辟,因为它对别人来说是不存在地。这与佛家各乘天地境界类似,但也有不同,梅振衣无法依附于其他仙界让这片世界不再消失。倒不是说梅振衣的修为不如佛家各乘天,而是修证地方式不同。

    梅振衣在独自感叹。若不是自己有大福缘见知,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修为如此精进。可惜的是每个人的经历都是难以复制的,弟子传人很难有自己这般大福缘。真仙境界地极致虽说无名,但梅振衣给它起了个名字——物化之境,与佛门各乘天相应。

    物化之境说起来虽与金仙境界只有一线之隔,但这一线之差却如鸿沟杳远,不是那么容易破关求证的,梅振衣此时并没有动求证金仙的心思。历化形天劫要发愿心。如果历劫未成会殒身重入轮回。甚至像上古青帝那样被击散神识。

    梅振衣就算精进再快、法力再强,毕竟修行时日尚短见知也有限。连化形天劫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完全领悟,更别提发愿心历劫求证金仙了。有些境界哪怕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你也是看不见的,只能朦胧的去体会猜测。

    梅振衣来此地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印证物化之境的修为,二是在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