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也要找个人烟罕至的僻壤,要不然哪天被人怀恨灭口了也不是不可能。

    当初刘氏说武威侯刘嗣祥知道,她一直在动这个心思,可是如今薛家将刘氏送去拢梅庵,武威侯刘嗣祥虽心虚不敢吭声为妹妹说话,可是若想要让他说出当年的事,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可除去这个办法,她就只有大海捞针的去找人,至于会到何年何月,最后能不能找到人,那就真的只能靠运气了。

    那就只有刘嗣祥,比起后者,刘嗣祥就在眼前虽无可能,可她也要试一试。

    幼清坐了起来,将信仔仔细细的叠好重新放进信封里才喊采芩:“把装信的匣子拿来。”

    采芩应了一声,过了一会儿抱着匣子进来,幼清将信摆在里头又重新落了锁,才道:“镖局的人说在路上碰见了胡泉,说他满身狼狈,恐怕被人打抢了,我们捎给父亲的东西不知道还在不在,我们要多做些衣裳出来再想办法给父亲送去才是。”

    “这些日子小姐攒了四件夏天的道袍,还有一件冬天的皮袄,奴婢现在去找找布料,再做几件厚实些的直缀长衫和单鞋棉鞋,您看行不行。”采芩就幼清点了头,就重新拿了匣子出去,不一会儿和绿珠抱了好几匹布料进来,主仆三个人就商量着各个布料做什么衣裳,绣什么样的花色,直忙到华灯初上才匆匆吃了晚饭又拿了针,坐在灯下做衣裳。

    府里头也安静下来,因为辽东民变薛镇扬似乎更加的忙碌,常下了衙后还会和同僚去夏阁老府中说事到宵禁才回来,薛霭在房中看书,薛潋则是每日去学馆。

    转眼就到了二月初九,幼清卯时不到就收拾妥当去了烟云阁,家里的人都坐在薛老太太的宴息室里,薛霭穿着一件灰白的细布夹棉道袍,洮河和澄泥一人提着装着笔墨的篮子,一个提着包袱跟在后头。

    方氏坐不住就上来帮薛霭整理衣裳,叮嘱道:“听说礼部的贡院最干净整洁,可是若分到了靠北的房间就会特别的阴冷,你坐在那边的时候记得在腿上搭上毯子,冷了就把皮袄套上,别怕麻烦,一旦受凉生病可不是闹着玩的。”

    “知道了。”薛霭一一应着,那边薛老太太直皱眉,反驳道,“穿的太多手就活动不开,再说,你准备了这么多东西,监考官不定能让他带进去,你这是多此一举。”又自己叮嘱薛霭,“不要嫌那里的饭难吃就随意应付了事,总归不是家中,饿了还有点心充饥,你千万记得。”

    当年薛镇扬赴考,她已有了经验。

    薛思琴点着头,很紧张的和薛霭道:“我听说每场都会有人提早交卷,到时候各处叮叮咚咚铃声不断,大约是没有清净的,大哥千万不能因为别人交卷了您就着急,不要有负担。”她说完又不知道要交代什么,只得捏着帕子不安的看着薛霭。

    “秋闱时已有体会,大妹不要担心。”薛霭声音冷静,没有半分怯场,又去看薛思琪,知道她想说什么又不知道从何说起,便微笑道,“你在家中照顾祖母和母亲,不可以和三弟一起惹事淘气,给祖母和母亲添麻烦。”

    薛思琪顿时不乐意,可又觉得今天不同以往,更加不敢回嘴,乖巧的点头应是:“大哥安心,我在家里一定不会淘气。”

    薛霭满意的点点头,视线一转又落在薛思画身上,薛思画怯生生的望着薛霭,张了张嘴,只说了句:“祝大哥马到功成。”她心里头羞愧,实在无法像以前那样和大家相处。

    薛霭颔首:“三妹保重身体!”

    薛思画红了眼睛点了点头。

    “大表哥。”周文茵红着脸从半安手里接了东西过来,“这是我这两天赶出来的护膝,里头多加层棉花,也晒了几日应该比前头的暖和许多,您也带上,若是一副潮了还能换着用。”说着将东西递给薛霭。

    房里的人都心照不宣的没有打断两人说话。

    “多谢周表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