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德军装甲集群。

    在打不过的情况下勉强进攻,损失当然是惨重的!

    不过同时发生的第13号集体农庄之战又表明,苏军坦克集群在防御作战中还是可以抵挡住德军的优势兵力的。在这场战役中,苏军的坦克第5集团军足足抵挡了对手二十余日的猛攻,最后虽然还是全军覆没,连司令员卢金上将都当了俘虏。

    但是这场战役的价值还是巨大的,它教会了朱可夫这样的红军统帅如何使用坦克集群进行快速机动,然后投入最关键的地段进行防御作战。

    “今晚就让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开赴小维舍拉布防,”朱可夫想了想,又说,“两个集团军应该组成一个合成集群,统一指挥,并且以坦克旅和机械化旅为核心布置防线。”

    第18集团军原本配属于西南方面军,参加过1942年冬季的右岸乌克兰激战。在43年5月份苏德大战再起的时候,该集团军正在莫斯科附近整补。最近才整补完毕,调入了加里宁方面军。

    而这个第18集团军就是所谓的“合成集团军”,也就是将摩托化步兵、骑兵、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炮兵合成一起的机动集群,和5个突击集团军是一个性质,都是可以跟随坦克集群机动作战的部队。

    在“结合部会战”后期,苏军统帅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合成集团军和坦克集团军协调作战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价值,因此就成了重点发展的对象。

    而根据朱可夫的思路,由于苏德战场过于辽阔,因此红军不可能形成绵延且坚固的防线。只能利用高度机动化的合成集群在没有坚固防御工事的野外进行以防御为主的作战——这种打法被朱可夫称为“机动防御”,虽然不能保证胜利,但至少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交换比。

    朱可夫思考了一下,接着说:“坦克第6集团军继续在大诺夫哥罗德一带隐蔽待命,在坦克第4集团军和第18集团军充分消耗德军装甲集群后,再投入反攻。”

    “那么加里宁方面军的左翼要不要撤退?”巴甫洛夫这时候又问起了加里宁方面军的左翼,也是就摆在列宁格勒和大卢基之间的部队要往哪儿去的问题。

    按照原本的计划,这些部队本来要用于对波罗的邦境内的突击,现在德国人要先下手了,这种虚张声势的突击自然也没有什么必要了。

    “不能撤。”朱可夫摇摇头,“必须要有人阻挡在那里,否则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一线的装甲部队就会很容易北上到普斯科夫,甚至进入列宁格勒附近的战场……”

    “进入列宁格勒附近的战场?”巴甫洛夫眉头深皱,“你担心他们会再围列宁格勒?”

    “对!”朱可夫点了点头,“如果加里宁方面军被打败,德国人多半可能再围列宁格勒……我们苏联的第二首都可是很大的一个讲和的筹码啊!而且,现在也不能排除德军真的要攻占列宁格勒的可能性。

    所以,列宁格勒方面也必须做好再次被包围和守城作战的准备!”

    ……

    红军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很快就在列宁格勒市内引起了连锁反应——1918年参加红军的老革命卡明斯基升官了,从大尉副营长变成了少校营长,而他的朋友兼上级沃斯科波尼科则当上了步兵团第644团的团长,仍然是卡明斯基的上级。

    而这个步兵第344团则隶属于新组建的步兵第347师,该师是在列宁格勒反GM家属兵、西伯利亚劳改兵和少量原来的正规军的基础上混编而成的。所辖的步兵团一共有3个,其中2个是列宁格勒反GM家属兵和西伯利亚劳改兵混编的,另外一个则是从外地开来的红军正规军。

    当然了,无论是列宁格勒反GM家属兵还是西伯利亚劳改兵,在组织上都是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和挂着近卫头衔的部队一样,都是党支部建到连队,政治副职(基层政工)一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