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就服役的大型舰队航母,另两艘(祥凤和瑞凤)虽然是由水上飞机母舰改造而来,但是因为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改装,因此也是性能非常优越的轻型舰队航母。

    “但是下官还是想再要一艘航母。”小泽治三郎说。

    “再要一艘?”古贺皱了下眉,“你要哪一艘?”

    “德国航母塞德利兹号。”小泽治三郎回答。“该航母上搭载了36架F-190T型战机,高空性能极佳,可以弥补零式战斗机的不足之处。”

    第一机动舰队是主力中的主力,装备的飞机当然都是最好的。除了拥有被日本海军寄予厚望的零式52型舰载战斗机外,还有引进了德国发动机技术的流星舰载俯冲轰炸机和天山舰载攻击机。

    相比舰载战斗机,日本舰载轰炸机和攻击机倒是比较容易引进又重又大的德国发动机(德国飞机发动机的强项在散热,而散热设计会造成发动机比较大和重),因为它们对战斗全重和气动外形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所以流星舰爆和天山雷击机都山寨了BM801系列中结构比较简单的发动机,因此拥有了比较可靠的动力系统。

    另外,从德国航母塞得利兹号上抄来的阻拦网和助推火箭(F-190T在挂满炸弹和副油箱的时候需要用助推火箭帮助起飞),也大大改善了这两款舰载机的起降性能。

    不过日本的舰载飞机还是存在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短板——高空性能不佳!

    哪怕是加强了高空性能的零式52型舰载战斗机也只能在7000米以下发挥出最佳性能。遇上美国的舰载战斗机还能凑合着应付,可要是遇上美国的陆基战斗机,比如P38、P47和P51,那可就麻烦了。对方即使在格斗中败落,也能一口气爬到7000米以上。

    而且美国的P47和P51都走了多用途的路子,是可以挂载炸弹的。如果一**47挂上500磅重的穿甲炸弹从8000米高度突防,那小泽治三郎的第一机动舰队可就有大麻烦了。

    好在德国人的塞德利兹号航母现在就停泊在珍珠港——这艘航母是到珍珠港进行维修的,它在一个多月前于北太平洋上遭遇了一艘美国独立级航母,结果两败俱伤,双方的甲板都被炸弹击穿。所以塞德利兹号就只能跑到珍珠港来大修了,现在刚刚修好,还没有离开,正好被小泽治三郎拉了伕。

    ……

    “长官,又接收到了一些无线电信号,应该是敌方雷达发出的。”

    美国海军第3舰队参谋长勃朗宁少将的喊声在哈尔西上将耳边响起,中将此时正在欣赏空中几架F6F进行模拟格斗。

    在去年的珊瑚海兵败后,哈尔西就被调到大西洋舰队去负责组织和训练新的航母部队了。不过他的冷板凳并没有坐太久,到了英国本土沦陷后,罗斯福总统决定实行“太平洋第一”的战略,于是就想起了哈尔西这个在太平洋上和日本人周旋了一年多的航母部队指挥官。

    所以在2月底的时候,哈尔西就被提升为海军上将,还担任了新组建的第3舰队司令官,负责指挥这个包括了3艘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2艘独立级航空母舰、2艘衣阿华级战列舰和7艘重巡洋舰(包括1艘强大的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在内的强大舰队去增援太平洋战场。

    不过哈尔西的舰队刚一离开诺福克海军基地,就被德国人的潜艇和侦察机盯上了。安装在第三舰队旗舰衣阿华号战列舰上的雷达信号接收器不断收到来源不明的雷达信号。

    “知道雷达信号是从潜艇还是飞机上发出的吗?”哈尔西问。

    “长官,正在搜索。”衣阿华号上的雷达官回答,又过了几分钟,那人又说,“是飞机!我们找到它了,距离我们大约60英里,高度1500米!”

    “长官,要不要派F6F去把它击落?”舰队参谋长勃朗宁问。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