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赫斯曼这样的总参灵魂人物,是有很大空间可以操作的。比如希特勒的这个“不许轰炸英国土地和巴黎”的命令,最初的版本是“不许轰炸英国和巴黎”。而赫斯曼为了执行“空袭斯卡帕湾计划”,提出了“领海和领土区别对待”的意见,还成功的蒙混过关了。

    “既然如此,我同意对波兰联邦开战,在帝国国会通过宣战决议后,我就会正式批准。”德国皇帝在得到了希特勒的保证后,批准了开战的请求——此时此刻的他做梦都没有想到,他同意发动的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

    ……

    乌克兰民族主义的领袖西蒙.瓦希尔耶维奇.彼得留拉,在这个时空的1939年8月还活着,而且活得很好。因为投靠波兰和在基辅战役(苏波战争期间)的出色表现,他成为了毕苏斯基支持的乌克兰自由邦总理。现在他又一次穿上了军服,以乌克兰自由邦防卫军总司令的身份和他的副手,长得有点像老鼠的斯捷潘.班德拉一起抵达了华沙的贝尔韦德尔宫。

    在一间被布置成作战室模样的大房间里,彼得留拉在地图台旁向波兰国防部长、武装力量总监雷兹-希米格维报告了《东方计划》的准备情况。

    《东方计划》是波兰用来应对苏联进攻的军事方案,同时还有一个《西方计划》是用来对付德国的。

    根据波兰和英法军事家们的设想,将要发生的战争将是一场“持久战”。而波兰在战争爆发后的两三个月内可能会处于劣势,因此必须采取以防御为主的战略。

    当然,防御为主并不意味着只守不攻。事实上在《西方计划》中就制定了向北进攻夺取东普鲁士,以消除北方威胁的作战方案。但是在西部和西南部边境,波军还是将采取坚定的守势——由于担心德国可能会在占领“失地”之后就寻求停战,所以波兰军队决心在《西方计划》中实行“寸土必争”的方略。

    为此,波兰国防部准备将已经动员起来的44个师又22个旅中的绝大部分——40个师又21个旅——用于执行《西方计划》。这些军队已经组成了7个集团军和1个战术集群,另有2个集团军(战术集群)正在编成,它们分别是:

    1.防御旦泽走廊的滨海集团军;

    2.在华沙正北方波兰-东普鲁士边境展开的莫德林集团军;

    3.部署在西部边境的大波兰地区的波兹南集团军;

    4.部署在波兹南集团军左翼的罗兹集团军;

    5.部署在波兹南集团军右翼在上西里西亚地区展开的克拉科夫集团军;

    6.部署在克拉科夫集团军以东的南部国境(包括波兰-斯洛伐克国境,主要是喀尔巴阡山区)的克拉科夫集团军;

    7.作为全军总预备队,主要部署在华沙以西以南(波兹南、罗兹、克拉科夫三个集团军后方)的二线阵地上的普鲁士集团军;

    8.在莫德林集团军的右翼,负责东普鲁士东南边境地区作战的纳雷夫战术集群。

    这7个集团军和1个战术集群总共配置了33个步兵师、13个骑兵旅(含1个摩托化旅)、3个山地旅、3个民防旅和1个民防半旅。

    另外,还有7个师(含1个装甲集群)又1个旅的部队部署在华沙以北的韦什科夫和波兰自由邦东南部和乌克兰自由邦接壤的卢布林,准备组成两个新的集团军(战术集群)。

    而余下的4个师又1个旅则作为《东方计划》的骨干,配属给了乌克兰防卫军。

    “元帅,我们以第45后备步兵师为骨干成立了平斯克集团军;以第46后备步兵师和布列斯特要塞旅为骨干成立了布列斯特集团军;以基辅要塞师为骨干成立了基辅集团军;以利沃夫要塞师为骨干成立了利沃夫集团军。每个集团军除了正规军之外,都至少配属了30个以上的城防营,其中利沃夫和基辅的65个城防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