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的安全就能拥有足够的保障。我们将可以通过对德国远程轰炸机和水面舰队进行拦截,确保导弹不会大量的落到美国人民的头上。”

    “但是飞机的开发过程都很漫长是吗?”肯尼迪皱着眉头问,“在这两种新式飞机完成开发并且大量装备部队前,我们怎么办?”

    “我们应该全力保卫加勒比海,”威廉.莱希接过话题,“同时继续通过大轰炸和地面进攻促使新阿斯巴尼亚联邦瓦解……这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的最佳方案。”

    总统参谋长回答肯尼迪问题的时候稍稍有些无奈,因为通向“屈辱的和平”的大门因为罗斯福之死和11月的大选而暂时关闭了。

    所以作为总统的军事幕僚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也只能做硬着头皮打下去的计划。不过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情况似乎比想象中好一些。

    德国人也显出了一些疲软的迹象,也许长达5年多的战争也让这些“金发碧眼的超人”们感到吃力了吧?

    “关键是保卫加勒比海,对吗?”肯尼迪对瓦解新阿斯巴尼亚联邦不抱太大希望——德国人正在向那里调集俄罗斯空中远征军!据说又要增加几百架F190战斗机,下一次千机大轰炸的损失率恐怕要破20%了。

    几个穿军装的上将互相交换了一下眼色,不约而同地点点头。

    “对!关键就是加勒比海!”

    “我们一定会守住那里的!”

    ……

    肯尼迪回到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时候,德意志帝国的总参谋长赫斯曼帝国元帅带着私人秘书娜塔莉和首席副官海因茨.勃兰特上校刚刚抵达冰天雪地的彼得格勒。

    他这次“秘密到访”彼得格勒的,因此奥丽加女皇没有为他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所以他也得以观察一番女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帝国的真实面目。

    俄罗斯帝国的首都比起1943年的时候好像已经恢复了一些元气,但还是处处显出了萧条。

    城市的供应仍然非常紧张,开门营业的商店很少。在零下二十度的低温中,赫斯曼看到许多戴着皮帽子或是裹着头巾的上了年纪的男人和女人在涅瓦斯基大街上为数不多的还在营业的店铺前排着长队——那应该是出售黑面包、人造黄油和牛奶的食品供应点。

    除了排队购买食物的人们,涅瓦斯基大街上还有许多穿着厚棉衣顶着俄罗斯的风雪步行上班的男男女女。

    到机场迎接的尤苏波夫亲王告诉赫斯曼:彼得格勒的公交车很少(整个俄罗斯都少),而且票价相对于工资太贵,大部分的人情愿多走点路去上班。

    不过赫斯曼觉得那些俄国人即便愿意花钱坐车,彼得格勒也不见得有足够的汽车可以给他们坐,因为马路上的车辆真的很少,大部分都是德国和法国生产的,几乎没有一辆俄国车——俄国的汽车工业现在几乎不存在了,苏联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在战争中毁于一旦,花费巨资建成的伏尔加汽车城变成了废墟,工程师和工人也大多去了西伯利亚和中亚。不过就算他们不走,工厂也不被拆毁,现在也生产不出什么东西。因为为汽车厂配套的工厂,绝大部分都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苏联的工业体系,没有被俄罗斯帝国继承下来,而是因为战争崩溃了!

    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依靠国家指令建立起来的工厂,又非常依赖这种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工厂管理者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找市场、找材料、找技术。

    所以除了一部分实际上被德国军工部门接管的兵工厂、造船厂和油田矿山还有在俄罗斯来说万万不能停的伏特加酒厂之外,诺大的苏联就几乎没有还在正常运营的工业企业了。

    不过对现在的地位十分珍惜的俄罗斯女皇和她的政府却不敢用什么“休克疗法”把一大堆难以维持的国有企业一下子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