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的……不过打完以后,别说银州城没人去修了,就是那些厉害无比的女真骑兵(其实只有一小部分是女真)也别想用了。

    “逾期一日须赔偿十万!”陶节夫咬着牙说,“武崇道,这是本官的底线了!”

    武好古听了陶节夫的话,只是苦苦一笑:“使相,下官说一日筑城,其实是有十足把握的。而且这十万缗的加急钱也不是本官装进口袋里,不仅下面的府兵、民伕要给钱激励,而且还得花钱在材料上面。折从事都说了泥土坚硬不能施工,下官虽然有办法,但必须花钱买引火之物把泥土烤软了。其实这个泥土冻结只是一层,下面的土还是软的,只要烤化了表面,就可以进行挖掘了。

    另外,为了加快修复城墙,下官还准备了特殊的筑城工具,都是从界河商市高价买来的!这些都是要花钱的……说实在的,下官在筑银州城的事情中,是一文钱都不赚的。所以您要下官逾期一日赔偿十万,恕下官难以从命。”

    这话说的还挺有道理的……

    王恩皱眉道:“那你准备赔多少?”

    “三千缗,”武好古道,“逾期一天赔三千缗吧……也不是下官赔,而是参加筑城的全体官兵和民伕扣减工钱、赏钱。”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啊!

    “好吧!”陶节夫其实也没啥选择的余地,想要在冬天筑银州城,就得武好古来了。

    他想了想,又问:“你要多少民伕?”

    “不需要太多,”武好古道,“几千人就够了。召集民伕动静太大,费时也久,是瞒不过西贼密探的。”

    陶节夫有点不大相信自己的耳朵了,“武宣赞,你真能用两万几千人在一天之内修复银州城?”

    “能!”武好古点了点头,“如果使相没有异议,那么下官就让人起草合同凭由了。”

    “好!”陶节夫笑道,“本官领兵多年,还第一次同部下签合同……你可别叫本官失望了!”

    ……

    高俅又一次和武好古凑在一块儿了,他接到了鄜延路帅司签发的命令后,立即就点起了3000人马赶来了肤施和武好古汇合他带来的也不是都是民伕,其中有1000名精锐的缘边弓箭手。

    缘边弓箭手其实也是一种府兵试点,最早开始于宋真宗景德二年,由知镇戎军曹玮提出,用给田200—250亩招募一壮丁,自备粮食兵器,参战则为正兵前锋。

    这种类似于府兵的半农半军的存在,虽然不在禁军账面上,但却是西军战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人数甚至不少于西北禁军的数量,而且每每被置于前沿,用于先锋。战斗力之强,也不亚于隋唐府兵了。

    但是陕西、河东的弓箭手也和历史上的唐朝府兵一样,出现了难以维持的困局。一方面连年征战让弓箭手们承受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和伤亡;另一方面陕西诸路官田被日益膨胀起来的将门大量占用,也出现了无田可授的情况出现。

    没有田,自然就没有弓箭手了……没有田的情况在新开辟的熙河路并不存在,但是在鄜延路这样一百几十年的大宋土地上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从哲宗朝开始,鄜延路缘边弓箭手的数量就开始持续下降,不过眼下还没有发展到难以为继的地步。至少高俅和杨可弼还是从鄜州地面上拉出了1000名弓箭手。

    “大郎,你真能在一天修好银州城?”

    高俅已经知道武好古在陶节夫跟前夸下的海口了。

    “不大可能吧!”

    回答这个问题的是苏迟,他自己就是知肤施县事,自然常往武好古这里走动了。而且他也已经将1000名种地的府兵和1000名民伕准备停当,随时可以开拔了。

    “哪里用得着一天?我又不会用板筑的法子去把银州城墙完全修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