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山并没有绝望,而是带着自家的儿女和媳妇还有妻子一起避入了范家祠堂。还让自己的儿子守在门口,看到有贼寇靠近就大喊:“进士公在此,不得造次!”

    还别说,进士老爷的招牌还真是好使!

    梁山好汉们只是在祠堂外面撒野肆虐,没有一个人敢踏入祠堂半步。

    就在范开山长出口气,准备好好琢磨一番到底是谁在背后使坏,让范家遭受如此劫难的时候,他的长子,守在祠堂门外的范之文(范十三秀才)忽然失魂落魄冲进来,告诉了一个让范开山陷入绝望的消息——有范家子弟加入了梁山!这可是个青天霹雳啊!

    而更让范开山绝望的是,在“从贼”的范家子弟中居然还包括和范十三秀才齐名的范九秀才范之进!

    范之文告诉父亲,自己看见九哥正带着他的老母亲和儿子,同几个梁山头目一起,一步一回头的向范家庄外走去。

    入伙梁山可不是闹着玩的!哪怕是被迫的,也是“从贼”啊!范家堂堂义门,族中子弟都是读圣贤书的士大夫,他们不知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怎么可以从贼?这算什么?范曰从贼么?

    都从贼了,还士大夫,还义门?这是忠义的义还是聚义的义?

    范开山范大老爷知道,大宋朝廷对所谓的义门其实也是很忌惮的,毕竟这义门也能聚集大量的人口包成一团!很容易闹出乱子!所以义门子弟必须要洁身自好。做个贪官污吏没有什么要紧,有个把小偷小摸也没什么,可绝对不能“从了”那种占山为王的大贼头。

    因为占山为王是对抗朝廷的一种最低级的形式!聚族一千口的义门要是和这种山贼勾结在一起,就有造反作乱的可能了……这是朝廷无法容忍的!

    再说了,要考科举也得身家清白啊!

    而义门是不分家的,所有的子弟都在一个户籍下挂着,所以有子弟从了贼,这个身家就不清白了——和你一个户籍的兄弟子侄都落草为寇了,你还想考科举做官?

    这是要打入朝廷内部做内应吗?

    这肯定是不允许的!

    如果范家的子侄门还想继续走科举上升的途径,就必须解散范家义门。

    也就是说阳谷义门范必须大分家!

    而大分家则会让整个范氏宗族在经济上面临崩溃的危机!

    因为义门在聚集人口的同时,还会凭借义门的巨大规模和士大夫家族的地位去侵占朝廷的税赋和徭役。

    譬如阳谷义门范这个还没有经过大宋朝廷认证的义门的子弟,就从来不缴纳免役钱,丁税也加得极少,只是让一些族中子弟在县城充维持治安还有钱拿的弓手(钱不是官府拿出来的,而是阳谷县的商人们出的),就算服役了。

    与此同时,阳谷义门范还控制在大量的隐田!

    所谓隐田,就是在官府的田册上不存在的田地,因而完全不用缴纳任何税赋!这些隐田,才是阳谷义门范真正的根基。

    阳谷义门范现在有一千多口男丁,加上老弱妇孺,人口超过三千,拥有的土地则多达七万六千多亩,是阳谷县最大的地主。而在这七万六千多亩土地中,有五万多亩是隐田。

    一旦分家,不仅范家大部分的子弟无法再逃避免役钱和丁税,而且这五万多亩隐田也无法继续隐瞒。这些田地,全都会变成登记在册,必须依法纳税的田产。范氏一族每年就要多交至少万缗左右的田税(田税是交纳实物的)、免役钱和丁税。

    那么多的税压下来,完蛋不是义门范,而是整个范氏宗族了!

    范家再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去维持对族中子弟的教育,要不了一代人,范家连特奏名进士怕也出不了啦,到时候就会沦为寻常的农夫家族……

    范家的根……没了!

    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