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在使用同样的汉字,但是却有了三种官话。

    大周共和国通行的是天津官话,西宋流行的则是长安官话,而东宋则用江宁官话。

    当然了,三种官话的基础还是中原雅音。所以互相交流还不是太大的问题。只是现在战场上过分嘈杂,所以武元镇一时没听明白。

    “他们在吼什么?”他问身边的韩山童。

    韩山童在长安当过使团武官,能说一口流利的长安话。

    “是大王千岁……看来敌人的主帅是赵良将,西宋常胜将军啊。”

    “赵良将啊……我猜也是他!运动战打得那么好,非他莫属啊!”武元镇点了点头,“新版的陆军战役指挥学上有不少篇幅是说他的吧?”

    “没错,”韩山童点点头,笑道,“所以我们都很了解他。”

    韩山童上过陆军参军学院,也在参军学院当过教授,对于赵良将在蒙宋战争末期指挥的几场经典战役,是非常了解的。

    而这位赵良将大概是赵宋皇室有史以来最能打的将军了,从军50年,历60余战役,其中由他指挥的战役一共8场,全部取胜!而且有6次是以少胜多,并给予敌军重创。

    “那他会怎么打?”武元镇又问。

    “下官不知道。”

    “那你还说自己了解他?”

    韩山童笑道:“正因为了解,所以才不知道啊!赵良将的心思,哪有那么容易猜中?”

    “那我们要怎么打?”

    韩山童道:“下官的建议是留足预备队,看赵良将怎么出牌……赵良将善于用兵,西宋的精兵也厉害,而且数量看着比咱们多一倍。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拖延和消耗敌人的战术,避免迅速失败。”

    他的建议听上去有点打击士气,不过的确是上策。

    赵良将和他指挥的西宋精锐都很难对付,如果没有兵力上的优势,遇上他们将别琢磨打胜仗了。

    能够在战役面输得好看一点,同时达到战略层面的胜利,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在战略层面,是赵良将处于不利局面,他背后的两宋联盟的国力不如大周共和国。因此他一旦不能速胜,就难免会走向失败。

    “好吧!”武元镇点了点头,“命令部队掘壕设防吧……我们要打一场阵地防御战了。”

    ……

    姜山以东的平原上兵甲蔽野,两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已经徐徐展开了各自的阵列。

    而为了掩护己方的布署,双方都派出了轻步兵和骑兵,开始争夺战场中央的建筑物和道路。

    成为争夺对象的建筑物是三座巨大的院落,都很坚固,稍加改造就可以用来布署大炮。因此也就成为了交战双方的必争之地!

    对于两宋联军而言,夺取了三处院落后,他们就能以此为炮兵阵地,猛轰周军战线了。

    而对周军而言,尽可能推迟三处院落的陷落,则可以为己方步兵赢得挖掘步兵战壕的时间。

    让步兵依托战壕进行防守的办法,其实是西宋在蒙宋战争中最先采取的。他们的枪大夫本就是散兵,不需要组成阵列,有个战壕掩体什么的,那是最好不过了。

    所以在百年蒙宋战争中,步兵战壕和步兵掩体的构筑技术就不断得到发展。

    到了西历14世纪的时候,工兵铲已经和滑膛枪一样,成为了华夏三雄步兵的重要装备了。

    在大周和东宋军中,工兵铲更是普及到了每一名步兵。

    所以在挖坑的本事上,大周、东宋的军队是后来居上的。

    除了挖坑,周军士兵还在修筑炮垒。和两宋联军集中火炮的布署方式不同,周军在今天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