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现在宋朝西路有朔方、陕西、灵州、府麟四军,东路有昭义和朝廷直辖的武学学宫,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周国、金国,但是拿下萧干的那点军队并没有什么问题。

    蔡京也知道河东表里山河的重要性,但是他也得防着“新党”的苏迟、童贯借着用兵河东的机会窜起。

    现在“新党”已经拿到了主持交趾战事的权力,如果再用军事手段得到河东,两大功劳相加,苏迟就该拜右相了。

    他瞟了童贯一眼,就转到现在的右相何执中的身上:“伯通,如今辽国崩解,天下大局为之剧变。道夫认为朝廷应该趁机入主河东,不知你意下如何?”

    “太师,”何执中斟酌道,“不知道辽国的中京道和太后萧氏最后会落入谁的手中?”

    “多半是让周国得了便宜。”童贯思索着道,“周国得到了中京道也许还要加上大半个西京道的奉圣州,以及上京道潢河以南的草原,土地骤然增加一倍。而且又得到许多牧民和草原……立国的根基愈发牢固了!

    如果朝廷不能加快整理扩充新军,将来一旦和周国开战,后果不堪设想。”

    童贯拿出了“周国威胁论”。想以此作为扩充新军,增强新党力量的依据。

    “倒也未必。”

    何执中摇摇头,说:“武好古得到了萧太后和中京道,就难免被介入草原争斗。

    而阿骨打在和萌古、阻卜联盟,袭破辽国西京道后,俨然是北国盟主。所以周国和金国将来必会有一番龙争虎斗!

    而朝廷,正好从中取利,勿使周金二国决出胜负。只要周金互斗,朝廷自可安居无恙,是否掌控太原,并不重要。万一入主太原之事操之过急,将萧干逼到金国或周国一边。朝廷就难免被动了。到时候,朝廷要么伐金,要么攻周。这样周金二国就会决出高下,到时候中原就将大祸临头。”

    何执中的主张是“旧党”的观点,“旧党”认为军事上的努力改变不了宋朝的弱势。所以上佳的选择应该是维持“三国”的形势。现在辽国崩解,金国兴起,不如就以“金、周、宋”为三国。继续混日子!

    而出兵太原很可能会造成萧干投金或投周,这样宋国就不得不和金或周开战。

    三国鼎立的现状,就会被彻底打破。

    童贯摇摇头,退了一步,道:“朝廷的军队开进太原也不等于和萧干开战……萧干还是可以当他的并代路安抚使。可以循府州折家例,由萧家永镇代州、忻州、宪州、宁化军。

    至于太原、平定军、汾州和辽州可以再组一个太原府路。由朝廷的新军进驻。”

    这其实是个挺糟糕的法子!

    要么拿下萧干,反正宋朝现在也有这样的实力。然后好好划分河东的土地,让功臣战士都能有所收益。河东的精兵也就养出来了。

    要么干脆就把太原交给萧干,同时把宁化军、宪州和岚州打赏给府麟军。这样萧干满意,府麟军也满意。以后可以靠他们当肉盾。

    可是童贯却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太原和平定收回,再把余下的辽占地盘丢给萧干,对苦战了几年的府麟军又没有什么补偿……许多府麟军中的战士都是代州、忻州、宁化军和宪州一带的豪强。被童贯这么一弄,他们回不了家乡,又得不到补偿,对朝廷自然不满。

    而失去太原,被撵到代州、忻州、宪州和宁化军的萧干及其追随者(主要是辽人),自然也不会满意。

    不过童贯也有他的盘算,他是想将太原府的土地用来分配,设置授田府兵。太原府和平定军的田地、草场在300万亩左右。省一点分可以安排16000步兵,差不多有20个营了。这样河东军就可以重建起来了。

    “也好,就这么办吧!”蔡京对这个办法也挺满意,因为不少河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