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佶笑道,“怎就中不了呢?不如下一科来试试看?碰碰运气,或许就中了。”

    不是或许,而是肯定能中的!官家赵佶亲自给他开后门还会中不了?

    不过武好古却心想:下一科还是考个武状元吧,中个武状元才有利于开办六艺书院嘛!

    “那臣就努力一把,”他顿了顿,又说,“陛下,臣打算拜个名师习儒。”

    “名师?”赵佶一笑,“不如就拜你弟弟为师吧,他的文章就很好啊。”

    “臣想拜东坡先生。”

    “苏东坡?”赵佶点了点头,笑道,“你倒会挑师傅啊……人家有苏门四学士,苏门后四学士都是成名多年的大家,你去给他们当师弟?

    不过你也是大家,除了你的儒学和文章不行,别的方面倒也不比苏门学士差,他应该肯收你的。”

    苏东坡的门徒很多,不过比较出名的就是十个人,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等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四学士加上陈师道、李廌两个有大名气的“落榜生”合称苏门六君子。

    后来苏东坡门下又出了李格非(李清照的爸爸)、廖正一、李禧和董荣等四个才子,又被称为苏门后四学士。

    赵佶顿了顿,又道:“不过下个月的东华门外唱名和骑马夸官你还是得去,你是带御器械嘛,到时候穿上盔甲,骑上赤云骓去保护唱名的童贯。”

    武好古的带御器械不是空的,而是真的可以带把西夏剑去保卫赵佶的。不过考虑他的剑术,他要真去护驾了恐怕比刺客更危险。赵佶给他这个带御器械,其实就是方便他入宫罢了。

    至于赵佶给武好古的差遣,其实就是去装装样子。他这个御带的武功比童贯差远了。要是童贯遇到了劫匪,武好古还能保护他?自己逃命都来不及了。不过谁会抢童贯啊?他手里就是一份写了进士名录的圣旨,有啥好抢的?

    ……

    “甚底?武东门,下个月你给咱家保驾?”

    在往来国信所的衙署的一间偏厅内,童贯被武好古带来的消息给逗乐了,“到时候你可别从马上跌下来,那可就丢人现眼了。”

    武好古嗤地一笑道:“大官,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本官现在是带御器械了,骑个马还会摔下来?和你说吧,本官现在都能在马上射箭了。”

    “骑射?”童贯看着武好古,“真的假的?”

    “真的,当然是真的。”武好古说,“你若不信,明日就去琼林苑校场,我演示给你看看。”

    童贯眯着眼睛仔细打量了一番武好古,点点头道:“好像是结实了不少……你真的在习武?”

    “是啊,”武好古道,“林万成和赵钟哥在教我。”

    武好古当然不是在吹牛了,他现在得到了名师指点,一身武艺不敢说,不过骑马射箭马马虎虎算是会了。

    就是射箭的时候马不能跑,必须站稳了才行,而且……武好古也射不中靶子。

    呃,也不是很差了。武进士射箭要中靶的要求是绍圣四年提出的,今次武进士科举才第一次执行这样的要求。

    至于骑射的时候马要站稳……那也是理所当然的,要是跑起来再射,还要射中靶子,那就不是宋朝的武进士,而是阻卜人的勇士了。

    而且,对农耕民族来说,骑射不是生产生活必须的技能,学习起来的成本就很高了。能够做到骑马开弓的儒生就不多,若是再要求跑起来射中靶子,恐怕武进士就没人能考上了。

    不过武好古还是有信心练到可以在奔跑的马背上开弓射箭并且中靶的!

    “他们在教你武艺?”童贯道,“那就行了。这样吧,咱家先和你说说差事。

    其实也没甚底难做的,就是装个样子,到时候跟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