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那山脚下的土地要怎么利用?”

    “我想在那里修个书院,将来有一天隐退了,就在那里教书育人。”武好古笑了笑又道,“这个不急,先把山上的别墅整修好了。云台书院得等半个白波武家的人都到了海州后再开建……而且书院的事情还得和慕容先生好好商量则个,毕竟他才是大儒嘛。”

    身为奸商脏官的武好古,其实是非常重视儒家教育的,所以他才会花大钱开办书院啊。只不过他重视的不是应举教育下的伪儒,而是真儒家!

    他所推崇的君子六艺就是真儒家的东西,那可出自《周礼.保氏》的:“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而孔子说的“克己复礼为仁”中,要复的就是《周礼》了。

    理论上宋朝的国子学(就是米友仁念书的地方)和太学是应该传授弓马骑射和行军布阵之法的……在武好古看来,现在这样以道德文章为重的国子学和太学教育完全是瞎胡闹。

    特别是太学,能考进去的都是道德文章一流的主儿,搁后世都是国学大师了。还学做什么文章啊?

    君子六艺里面“书艺”只是其一啊,入了太学后是不是该补一补其它五艺呢?怎么也得把两千多个太学生和两三百个武学生都教育到“玄甲骑兵”的程度吧?这样他们在靖康年间也不用伏阙上书要求抵抗了,直接披甲上马拎着马槊长枪去和金兵拼命,这才是真儒家啊!

    所以按照《周礼》的标准教授君子六艺的书院,正是用实际行动在贯彻孔圣人“克己复礼”的主张,是大大的尊儒。

    因此各种大儒们一定会非常支持武好古力推的六艺书院的,至少他们没有办法反对。因为反对六艺书院就是反对克己复礼,反对克己复礼就是反对孔子了。

    作为一个用实际行动尊儒的儒商,武好古当然也不会贸然去向官家上书求复礼了,复礼还是从自家的书院开始吧。

    ……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就在武好古、潘巧莲、西门青、阎婆儿他们几个对着一桌子好吃的开封菜没多少胃口的时候,在刚刚完工的画仙观旁的一座筒子楼内,四个武家的举子正围在一张方桌旁,大声朗诵起宋真宗的《励学篇》。

    这首《励学篇》大概是如今来开封府赶考的每一个儒生,平生所念的第一首诗,而且也是最深入他们人心的一首诗了。

    正是这首《励学篇》激励了不计其数的读书人,将他们的一生奉献给了完全被阉割了的儒家学术——君子六艺中的五艺不见了,只剩下了“书艺”,而且也不是博览百家,没有了自然科学,只剩下了四书五经。

    如果孔子本看到宋真宗的《励学篇》,一定会“子曰:昏君”的。

    不过武忠义和他的一个侄子还有两个侄孙不会想那么多,他们是带着最虔诚的忠心,朗诵完了真宗皇帝的《励学篇》。这是他们从小养成的习惯了,自打开蒙念书之后,每到饭点都要朗诵一遍以励其志。

    朗诵完了之后,就是粗劣饭食果腹——别嫌苦,只要四书五经读好了,就能和老祖宗一样,天天大鱼大肉了!

    而今晚的饭食已经摆在桌上,对于四个白波武家的举人来说是相当丰盛的,香喷喷的猪油炸鸡胸肉夹在热腾腾的炊饼里面,正宗的开封菜,而且一人可以吃两份!

    三个举人(不包括武忠义)刚才念诗的时候口水都要流出来了……以后中了进士,就天天吃炸鸡胸肉夹饼,要不过瘾再来一份烙饼鸡肉卷(他们今天中午就吃这个),那可是神仙日子啊!

    当然了,武好古不是没有能力提供更好的饭食给四个举人亲戚,只是武忠义坚决不接受。他认为现在千万不能让他的三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