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英格兰就不客气了……所以谁也别让着谁,也没什么“不征之国”的,你不征别人也要征!哪怕真的不想征,为了争口气也得去征服几块殖民地,要不然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列强?

    现在大宋也遇上了同样的麻烦。姓赵的不去搞殖民侵略,姓武的可就不要通吃了。到时候大宋就会陷入武周的包围,可就太危险了!

    所以两府集议在是否要向广阔的南洋地区搞殖民扩张的问题上,很快达成了一致——那是必须的!

    ……

    玉清道德宫。

    赵佶的清修又一次被恼人的俗务打断了。

    这回由何执中、纪忆、张叔夜三人共同奏报的集议结果特别的恼人。

    一是新军必须得练,得大刀阔斧的练!全国至少练320个营,全都得是兵募,装备还得向周国共和军看齐。

    二是要在南洋、西洋大建封国,至少要封二十个国!

    三是得在国内试点抑兼并、均田地……

    这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烧得赵佶都不安稳了。

    “这,这,这……”赵佶一脸忧郁,“320营兵募,20个封国,还要抑兼并、均田地……得花多少钱啊?纪卿,朝廷有那么多钱吗?”

    是啊,有那么多钱吗?

    不是赵佶要问,何执中、张叔夜也想问。且不说抑兼并、均田地要不要花钱,就是320个营和20个封国,得花出去的钱就多得不敢想象了!

    “回禀陛下,”纪忆倒是不慌不忙,“朝廷现在没有那么多钱,但将来一定会有办法弄到钱的。”

    “什么办法?”赵佶感兴趣的问。

    “臣现在不知。”纪忆回答道。

    现在不知?不知你当什么少宰啊?赵佶翻了翻眼皮,都有一种把纪忆打发回交趾国的冲动了。

    “但是有人知道。”纪忆又来了一句。

    赵佶忙问:“谁知道?”

    “周国元首武好古知道。”纪忆淡淡地说,“周国的兵费的确比我朝节省,但是其举国的财入也只有我朝的七八分之一。以这点财入,周国要如何在南洋大建封国呢?”

    “武好古一定有办法的!”赵佶沉着声说,“可我朝怎么办?”

    “抄!”纪忆的回答非常简单。

    “抄?”

    “武好古有什么办法,我朝照抄就是。”

    纪大奸相笑道:“会做文章的都知道,要在他人的旧文中盗窃陈言,东抄西袭。变法图强其实也是如此,他国之法可以为师。如今我朝的新军、新学、银行、商市等等,多有借鉴自周国者。

    便是复古之派宣称的‘抑兼并、行均田’也部分师从周国。所以等周国寻出封建南洋的财路,臣自会酌情抄袭的!”

    还挺有道理的……只是不知道纪忆的探花是不是抄来的?

    赵佶细细一想,居然也点点头道:“那朕就准卿等所奏,先定大政,再想办法去抄……哦,是去寻财路吧。

    只是这新军当如何练?南洋当如何封?两府可有细则?”

    “尚无细则。”纪忆道,“陛下既然准臣等所奏,臣等再慢慢制定细则不迟。”

    是慢慢制定细则还是慢慢去抄袭?赵佶心里想着。

    纪忆接着说:“封建、练兵之事体大,不可贸然行事。应该反复思量,仔细推敲。所以臣建议设立政事堂条例房,选善于政务、军务、财务的新学人才,专职制定方略细则。

    而且封建南洋不是我大宋一国之事,还必须和周国商讨地盘划分之事。

    至于抑制兼并,推行均田之法,则当设立专门的均田署,在京畿路试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