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蔡京是个官二代,并不是寒门子弟。蔡京的父亲蔡准是仁宗景祐元年的进士,官终侍郎。而苏辙的伯父苏涣是仁宗天圣二年的进士,也勉强能算个官二代。不过蔡准和苏涣却不是官宦家庭出身,而且也算不上富豪,如果大宋一开国就走了云台学宫的教育路线,恐怕真的没有蔡京、蔡卞、苏轼、苏辙的出头之日了。

    蔡京又道:“如果天下的才智之士不能通过科举闻达,他们真的会甘心情愿种一辈子地吗?只怕要烽烟处处,天下大乱了!”

    苏辙终于忍不住开口了:“元长,现在还是有左榜进士的……还是左榜为贵的!”

    “左榜为贵?”蔡京看着苏辙,“这是谁说的?”

    谁说的?反正不是赵佶说的。赵佶在诏令上是是左右榜同为进士,不分上下。而且也没有规定右榜进士只能当武官——右榜进士可是允文允武的!

    而且在云台学宫下面的七学院中还有一个律学院,就是教人做官断案的。请了开封府最好的讼师和幕职当教授,将大宋律法和官衙里面的各种门道都编成课本仔细传授,甚至还安排去界河商市和京东商市实习。如果律学院的生员做了文官,不知道要比那些只会读圣贤书的传统进士强多少!

    “天下人都是怎么认为的!”苏辙说,“左榜进士是天下百万士子中取四百人,而且还是凭本事一级级考出来的。而右榜进士,不过是三所学宫的两千人中取二百,而且也不需要通过发解试,如何能和左榜相比?”

    和右榜相比,左榜最大的优势是公平!几乎人人(男人)都可以参与。

    而右榜是不公平的,除了三大学宫之外,就只能由地方府州军长官推荐。因为右榜进士根本不可能层层考核,地方上也没那么多懂实证派学问的官员,卷子都出不了,怎么考?而且右榜还得考核武艺,得弓马娴熟。大宋的大部分地方上都没有什么马,怎么考弓马?

    但是苏辙和蔡京这个层次的人都知道,右榜进士的能力一定是普遍强于左榜的,两者在官场上长久竞争的结果一定是右榜胜出。

    因此右榜现在是200人的额度,将来很有可能变成400人乃至600人,最终将左榜的份额完全挤掉……

    听苏辙这么一说,蔡京心中已经有数了。苏辙果然是自家的同路人啊!

    蔡京叹了口气,又道:“子由兄,其实你我反对右榜进士的目的,都是出于公心啊!若出于私心,你我的子孙后代还怕入不了云台学宫吗?能入了云台学宫,右榜进士还不是十拿九稳?可是这样一来,寒门子弟的通天之路就封死了,以后天下的富贵,只怕要被豪门权贵世代垄断了。情况只会比士族高门掌控天下的时候更严重啊!”

    还别说,蔡奸相的公心真的是没有办法反驳的。因为云台学宫所代表的精英教育,的确对蔡京的子孙后代有好处。

    苏辙点了点头,低声道:“可是武崇道毕竟是苏门七学士之一啊!”

    武好古拜苏东坡为师,虽然是个“恶儒”,但是学问还是公认的,所以苏门六学士现在加了他一个,变成七学士了。

    而且苏东坡现在已经死了,也就是说没有人可以将武好古逐出师门了。

    另外,苏辙也不方便对付武好古。毕竟苏家受武好古的恩惠颇多,如果他跳出来咬武好古,会被士林看成不义的。

    蔡京笑了起来:“足下袖手旁观即可。”

    ……

    “冶金学院?炼金子的!?”

    “不,不,眼下主要研究铜铁,和金子的关系不大。”

    “铜铁有啥好研究的?”

    “怎么没有?铜铁的生意可比黄金大多了……”

    “说的也是!”

    “忆之兄,那咱们就去见见利国监的大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