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就这样!”

    一见潘孝庵答应,高俅心里也松了口气。只要端王殿下知道武好古和潘巧莲凑一块儿了,多半会在心里把潘巧莲打入另册。

    不过接下去的事情,却出乎了高俅的预料……武好古不在开封府城内,而且今天晚上也不会回城。

    他要在墨娘子的莲花庵内过夜了!

    因为他画的《墨娘子舞蹈图》是一幅非常精细的作品,还是一幅“八尺对开”的画作。

    所谓“八尺对开”是国画常见尺寸中较大的一种,换算成后世的公制尺寸,差不多是248CM×61CM了。

    因为画卷的长度超过了后世的2米,足够可以画上一个真人大小的墨娘子在上面了。

    之所以要画个那么大的墨娘子,主要是考虑到这幅画要挂在丰乐楼中楼供人参观品评,若是太小,远观的人就看不见了。

    可是画得太大耗时就多,武好古又浪费了不少时间让墨娘子摆出各种造型,因此这幅画今天晚上是无论如何都完不成了。

    ……

    天色已黑,莲花庵中的绘画暂告段落。

    墨娘子叫自己的女使准备了便宴,就在庵堂内招待武好古和米友仁。

    在饭桌上面,武好古突然问起了墨娘子今天白天舞蹈时吟唱的波斯歌曲是什么?那歌曲一开始的时候听上去非常悲凉,仿佛在说一件让人伤心欲绝的往事。

    “那是《王书》,”墨娘子道,“是奴奴先祖的家乡波斯的诗歌,开头那段用汉话来唱是这样的……”

    说着话,她又开始一展歌喉了:“吾等与波斯休戚相关,愿为波斯而一决死战。为保卫国王和子子孙孙,保卫妻子儿女骨肉至亲,人人甘愿献出生命,决不把祖国拱手让人。勇士,你若光荣献出生命,强似忍辱苟活屈身事人……”

    “这是……”武好古对伊朗历史并不了解,不知道《王书》中的这首诗歌诞生在什么样的背景之下。

    “这首诗歌最早出现在波斯灭亡之前,大约是中土的大唐初年,所吟唱的是波斯勇士抵抗大食敌人的事迹。后来这首诗歌被一度复兴的萨曼波斯的诗人收入了《王书》。”

    原来如此,这是一首反对阿拉伯人也许还有天方教的诗歌……

    武好古看了一眼祖先从波斯逃出来的墨娘子,心下叹了口气。她的祖先可以从波斯万里迢迢逃到中土,想必也是有点地位和身价,也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人。而且还将《王书》里面的诗歌传承给了后人,大约是期望他们有朝一日可以解放波斯祖国吧?

    可惜天总不随人意,波斯直到21世纪,也没有真正恢复过来……古代的波斯,不复存在了!

    和波斯人相比,两亡天下的中华,还算是比较幸运的。

    想到波斯和华夏人民共同的命运和不大一样的结局,武好古的心情就又有一点点小郁闷了。

    虽然华夏最终从两亡天下的阴影中走了出来,但是因为这两场天倾失去的实在太多了。

    如果这两场天倾,特别是第一场的大宋天倾没有发生,中华会发展进步成什么样,真的不好评论啊!

    “墨娘子,”米友仁这时忽然问,“你家先人是何时来中华的?”

    “我家先人最早是唐朝中期时来到中华的,定居在广州。”墨娘子蹙着秀眉说,“到唐朝末年时,听说波斯复兴,又一度返回故土,可惜……时过境迁,此波斯已非彼波斯了。因而在五代时,又举家迁来了中朝。”

    墨娘子所指的波斯复兴是指萨曼王朝的崛起,萨曼王朝和萨珊王朝有血统关系,但是这个王朝只是恢复了波斯人的疆土,没有恢复波斯人的信仰和思想……所以在中国生活了一百余年,保留了传统的波斯文化和宗教的墨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