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的西宋士子都有应召入伍充当火枪手的义务。实际上他们就是西宋的预备役军人!

    如果他们不愿意服预备役,那么就会失去功名。今后也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而且也会失去由功名带来的官户待遇——拥有一定的免税和免役(徭役)特权。

    不过通常情况下,这帮“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也不会逃避兵役。因为他们的本事就是在战场上建功立业的……他们学的可是“忠君爱国”的必备本领!

    上阵杀敌,建功立业,才是他们的本份嘛!

    在上一次中原大战中,由“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组成的枪大夫队可是西宋的王牌兵种。

    和使用量产滑膛枪,只能依托长枪阵或者棱堡或是别的什么工事作战的普通火枪兵(西宋也有普通的火枪兵)相比,他们的战术非常灵活。既可以列阵射击,也可以分散出击,还可以打埋伏,还能在战场上狙杀敌方的军官。有时候还能骑马行动,和斥候骑兵一起作战,在前沿射杀对方的斥候。

    正是因为他们的出色表现,才让西宋在第二次中原大战中以一敌二,也没有大败,而且还给东宋和新周造成了不亚于己方的伤亡。

    在这一次关系到西宋国运的长子西征中,赵忻当然要出动自己的王牌火枪兵了。

    现在西宋有4000万人口,以读书打靶传家的寒门士大夫有大约二十万家,占人口比例约5%。而拥有武秀才及以上功名者,约在十五万人左右。

    也不会全部动员,用不了那么多,只能以抽签的模式动员三成——秀才、举人上阵杀敌都得抽签了!大宋真也是斯文扫地了。

    不过历史上的南宋要是有这个劲头,科举考试不怎么做文章,而是考射箭……几十万读书人都考成了哲别的这样的高手,蒙古人怎么都打不进来的。

    现在抽中签的五万秀才、举人,当然是兴高采烈的扛着自备的订制版火绳枪,雄赳赳,气昂昂的向长安而去……

    而同时被动员起来的,还有约十万名军户兵。他们主要冲当火枪兵、长枪兵、辎重兵。

    另外还有大约两万名常备的军官、工兵、骑兵、炮兵会加入远征军。

    剩下的三万员额,则由荆楚王、大理王、疏勒王、高昌王、吐蕃王、于阗王和青唐王等七家藩王提供。

    除了征兵和组建军队之外,西宋还需要准备一部分兵器、马匹、车辆和器械,还需要筹集大批的粮草。

    兵器、马匹、车辆、器械都不是问题。一来是所需不多——西宋因为没有钱,所以只能走寓兵于民的路子,允许民间持有相当数量的军械。

    其中军户之家可以持有包括板甲、滑膛枪、弩机在内的所以兵器!只是在持有数量上有所限制,但是尺度还是很宽的。

    而普通的民家,则不准拥有板甲和重型滑膛枪(这种滑膛枪在东方已经淘汰了),但是可以拥有普通甲胄和轻型滑膛枪——用科举考试的滑膛枪就是一种轻型滑膛枪。而在拥有了功名之后,“打靶秀才”和“打靶举人”也就可以采购包括板甲、重型滑膛枪在内的所有兵器了。

    所以被动员的秀才、举人和军户基本都是自备武器的。西宋朝廷只需要准备一些重型武器和后备武器,还有火药、箭镞等等消耗品。

    但是大军粮草的补给,却是一个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

    二十万大军远征到一万多里之外啊!要靠从河西、关中运粮是想都不用想的。哪怕从西域的疏勒王、高昌王那里调粮,也有2000里以上的慢慢长途。

    2000里运粮的中途损耗,差不多可以达到90%了!

    也就是说,如果疏勒王、高昌王要为20万远征军准备一年的粮草,那么他们实际筹集的粮食,是够200万人一年之用的。

    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