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对方一眼,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总不能拦着不让天子下内诏吧?用内诏直接指挥前线的军队……好像也是大宋军政的弊病,这是将从中御啊!

    金牌敕命用最快的速度拟好发出,赵佶才稍稍松了口气,又返回御座坐好。

    “武好古还没有找到?”赵佶问起了武好古。

    “没有。”纪忆奏道,“多半是死了!”

    “多半?”赵佶想了想,“也许没有死呢?”

    “没死?”纪忆摇摇头,“没死就该露面了。”

    苏迟也道:“要是没死,武义久可就危险了。”

    “为什么?”赵佶似乎不明白。

    “这不是明摆着?”苏迟道,“武义久趁着父亲下落不明,夺了元首宝座。如果武好古回来,只怕要父子相残了。而且选他上台的那些元老,一个都不会有好下场!周国的元气,恐怕伤得更厉害。”

    会吗?赵佶眉头大皱。元首毕竟不是君王,根据周国的《约法》,这个职位不是世袭的,而是五年一届,投票选举出来的。

    在这种体制下,武好古恐怕更担心自己的儿子在未来不能平稳接班吧?

    而武义久的当选,等于圆满解决了武好古之后的传承问题——这事儿会不会是武好古一手策划的阴谋?

    给儿子创造一个在危难之中继承元首宝座的机会,考验一下儿子,也看看有哪个吃了熊心豹子胆的元老敢跳出来和武义久争权?

    结果武义久表现得非常不错,而天津市内的那帮元老都是老狐狸,也没有一个敢跳出来抢权。只有一帮大宋的边将稀里糊涂上了当,以为周国内乱可趁……

    赵佶想到这里,额头上已经都是冷汗了,“再下一道旨!还是内制,给东海王和东海王妃的。让东海王妃火速前往天津,务必查明武好古的生死。”

    ……

    “共和国,万胜!共和国,万胜!共和国,万胜……”

    武义久这个时候正站在元首宫的阳台上,看着外面广场上欢呼的人山人海。他刚刚宣布了对大宋开战,现在正是志得意满的时候。

    不过一个疑团,也在他的心中越变越大了。

    这个疑团就是爸爸去哪儿了?

    就在一个时辰前,武义久接到了承德防御使米友达的报告,说是没有寻到武好古、萧瑟瑟的尸骨,也没有发现足够多的马匹和战士的残骸。

    米友达早就指挥军队收复避暑宫了,收复避暑宫后当然要替武义久找爸爸了。可是找了好几天,连武爸爸的灰都没见着。

    不仅武好古踪影全无,连跟随武好古的大批侍从亲兵,也没有了踪影。

    避暑庄里面有很多人啊!光是武好古的亲兵就有近2000,还有大量的仆役和黄头女真侍女,总人数不下3000。而且还有大量的马匹,大多是天津良马。

    现在人不见了,马也不见了!而且连火烧过的人马残骸也没多少。

    也就是说,避暑宫事变发生时,住在避暑宫内的人们要么被耶律敖卢斡的人抓走了,要么就是跑了……

    被抓是不大可能的,武好古身边有小2000能打的主儿。就算真的被抓,肯定也要先打个尸山血海。

    如果没有被抓,也没死在避暑宫,那么就一定是跑了!

    那他跑去哪儿了?为什么躲着不露面?武义勇和武义信知道吗?父亲是不是想通过失踪考验一下自己和两个哥哥还有一群叔父辈的元老?

    那么……自己的元首还算不算数?

    一连串的问号萦绕在武义久的心头,让千万人之上的元首的眉头也越拧越紧了。

    ……

    武义久想到爸爸的时候,他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