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领的3000玉田韩的正兵再全军覆没,那玉田韩差不多就完了。

    就在控里古替玉田韩一系心疼的时候,一个文忠王府的子弟突然大喊了起来:“大爹爹,西南方向上又有兵到!”

    西南方向上?

    耶律控里古连忙伸手接过望远筒(望远筒并不难仿造,在去年的战争中辽军也缴获了一些,所以就有了仿品送到了控里古手中),对着西南方一通搜索,果然发现了“大头冲下”的大队兵马正沿着官道浩浩荡荡的开进!

    “好像是从军都城方向过来的!”控里古的声音也颤抖起来了。

    军都城被攻破了?

    不可能吧?那样险要的地形,还有那么多念经的高僧,就算武好古的妖法厉害,也能守个十天八天吧?

    萧和尚也从亲随手中拿过望远筒开始张望,张望了一会儿突然道:“打得是黑旗!是咱们的人!”

    控里古仔细一看,果然是打黑旗的。看来是韩企先放弃了军都城,来和自己会师了。

    这样也好,一家人一起逃吧!文忠府在塞外还有城池牧场,还有几个头下军州,日子总能过得下去。

    “来人,”想到这里耶律控里古大声命令,“点齐3000正兵,老夫要亲自出去迎接企先归来。”

    ……

    现在武好古的旗号是“红底黑万符”加“天下为公”旗。

    用“万字符”和后世的那位小胡子是没有关系的。而是因为两个原因,一是大教化团在安西之战时使用了这个代表佛教的旗号。

    二是宋朝人认为这个符号的读音和意义都是武则天所制,根据宋朝时编纂的《翻译名义集》中说:“主上(指武则天)制此文,着于天枢,音之为万,谓吉祥万德所集也。”

    所以这面万符旗是可以代表武家的旗帜!

    至于“天下为公”旗,则可以看成是幽州共和府的旗帜,代表的共和精神。

    武好古可不是为一家一姓打天下,而是为了天下人而战,非常高大上的!

    因为没有得到新的军旗,所以暂时还打着玉田韩的黑旗行军的韩企先,已经被武好古的崇高理想所感化,成为了共和制度的拥护者!不仅献出了军都城,还为自愿为共和之前驱,带着3000易州韩(韩企先接受了易州都管的封号)的儿郎,唱着《天下为公》歌,向可汗州城而来了。

    唔,他可不是迫于无奈才投奔共和的,而是在深入了解到共和制的好处后,才真心投奔的。

    现在武好古实行的可不是普惠制的民主共和,而是只有少数精英可以参与的精英共和。韩家投奔之后,虽然不可能像过去一样,成为凌驾于燕地诸家之上的豪门,但是却可以实实在在的掌握一州,同时还能通过元老院参与“中央”的决策。

    这样的地位虽然不能和过去在辽国这边的“第三家”相比,但是在“第三家”体系中当家作主的文忠府人,不是玉田韩。而韩企先没有耶律赐姓,也不是文忠府出身,在韩家不过是二等三等的存在。

    而献了军都城,领了易州都管后,他就是未来易州韩的创始之祖!而且还有共和制可以保障易州韩的利益,他还有什么理由不归顺?

    就算他对大辽国还有一点忠心,在得知了昨天可汗州城外一战的结果后,忠心什么的,也都没有了。

    因为共和制的优点明明白白摆在面前了。易州曹这样的家门,在投靠共和之前不算什么,现在居然那么能打了。

    这说明共和制可以“解放战斗力”啊!人家本来是替契丹主子打仗,现在是替自家打仗,劲头能一样吗?能不拼命吗?

    所以韩企先也没有再犹豫,马上点起人马,先一人发了三两黄金,然后再说了共和制的好处,还颁布了分田分地的规矩,最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