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1662年12月8日,忠国*军向前渡过了铁特河。他们没有骑兵、没有炮兵,辎重也不算太多,因此渡河很快,只几个小时全军五百余人(另外三百人留守昭庆乡)就渡河完毕,并在对岸列开了阵势,随时可以再度出发。

    铁特河北岸林海莽莽,蒿草遍地,几条人和牲畜踩出来的小径弯弯曲曲通向远方。草已经长得很高了,很多时候必须仔细辨别才能看得出路在哪里,徐向东有些无奈,关于印第安人的情报很少,宪兵队的人只告诉他这些蛮子活跃在铁特河北岸方圆一百多公里的范围内,有时是这里,有时是那里,没个特别固定的地点,一如巴塔哥尼亚草原上那些游牧、游猎的特维尔切人一样。这就很麻烦了,毕竟在这荒郊野外找人可不是什么好活,更何况敌人应该比他们更熟悉附近的环境,这方圆几十公里的范围内,这些印第安人生活了这么多年,远比东岸人清楚。

    “他们应该不是那种彻底的游猎部落,而是带着点渔猎及游耕性质的部落,与葡萄牙人有些瓜葛,但谈不上交情多深厚,我认为可以在向北前出两天的路程后就地扎营,然后不断派出斥候多加搜索,早晚能把他们找出来,他们肯定就在这一片。”出发前宪兵队官员的话犹言在耳,带队的徐向东思索了片刻后,决定遵从他的意见,带兵北上,然后扩大搜索范围,即便没找到这个所谓的巴尔加斯酋长及其部落,吓一吓这些野蛮人以免影响昭庆乡那边的建设及开荒工作,也是好的。

    12月10日,忠国*军兜兜转转之下来到了铁特河以北十多公里处的一座泥泞的沼泽边。徐向东上尉下令在此扎营,他们挑了块干燥的土地,拉起了铁丝网,搭起了帐篷。勤快的非国民官兵们拿着割刀将附近大片的芦苇砍倒,一是清理视界,二来这些芦苇能编筏子、能做棚屋、能烧火、还能拿来铺床,用处多得很,甚至其叶子也是随军骡马比较喜爱的食物之一——在派出传令兵通知昭庆乡那边后,忠国*军上下五百余人便将这里当成了临时营地,然后以此为坐标,向左右及前后大范围搜索了起来。

    当天下午,有斥候来报,附近居然发现了一座废弃的葡萄牙村镇,可能是容迪亚伊小镇。徐向东一听就心说自己怎么糊涂了,竟然忘了这个地方!容迪亚伊其实他也听说过,那地方说镇其实都有些勉强,也就是一个大村子,当地的居民除少数被迁移到了北宁镇一带集中屯垦(也方便看管监视)外,大部分都选择了返回巴西北部。目前该村镇基本已被废弃,东岸人正寻思着下一步就去那里设立定居点——想想也是一场悲壮的旅行,带上大车、粮食、武器、农具、金银,赶上牛羊,穿行在林间小道,葡萄牙殖民者及其混血后裔们,或结伴行走,或独自上路,就如同当年南非的布尔人以家庭为单位向内陆迁移时所做的那样,只为了到达葡萄牙控制下的北方地区,也不知到底有几个人能成功回去。

    既然有废弃的村镇,那么自然也没人愿意住在这该死的蚊虫遍地的沼泽边了。于是徐向东一声令下,忠国*军全军开拔,只向北行进了半天时间,便住进了这个差点已被人遗忘的葡萄牙废弃村镇,然后发号施令,要求士兵们继续向外探索,一定要找到这个印第安部落。

    与此同时,他也派人又去了昭庆乡一回,要求那边集中输送一批粮食过来,部队出发前所带的物资不是很多,野外也不知道哪里能有补给,因此还是先让那边送一批过来吧。不过,考虑到昭庆乡也是个新设立的定居点,目前一粒粮食也产出不了,全赖从北宁镇那边艰难转运,因此徐向东也琢磨着是不是派人通知下更下游的静塞镇(即伊图城),让他们输送一批补给品过来。毕竟,静塞镇那边有葡萄牙人遗留下来的农业设施,人口也不少,足有一千六百之数(少数葡萄牙人+东岸人),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粮食纵然不是很富裕,挤出一部分来临时接济忠国*军所部数百人一些时日,应该不是很困难吧。要知道,弟兄们在外面兜来转去,打生打死,还不是为了你们这些人能安心种田放牧?不然谁吃饱了撑着去找印第安人玩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