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其实,这是一种默契,也是潜规则。

    为民者,上有王法加身,下有祖宗约束。

    一来,可更好的管束百姓;

    二来,符合儒家对仁、德、礼、孝的认知。

    三来,节省了当权者的管理成本。

    四来,提高了惩治罪恶的效率。

    第五,淡化了王权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冲突。

    ......

    你说它是陋习?

    可能你只看到了那些不好的,违背大众意愿的少数个例,却没看到在这么大的疆域里,在这么复杂的民情形势之中,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它给王朝延续带来的好处。

    说白了,自古我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了。

    唐奕,当然也不行。

    他要是敢出宫,明天门坎就能让人踏平!!!

    当然,以唐奕的尿性他可以拒绝,可以谁的账都不买,但是,有一些,他根本拒绝不了。

    你就说范纯仁、尹文钦、尹文若这些,特么庆历八年的进士,在官场都混了十五年了,就因为身份特殊,范纯仁这个状元现在还在礼部贡院当一个小吏。

    尹文钦在雄州一呆就是十五年,虽然也在升职,十五年不调回京,也说不过去了吧?

    好,就算唐奕不管这些,让他们再等等,可是,范师父那里呢?尹师父那里呢??

    他们就算不提,唐奕有脸去见吗?

    ......

    这还不算,杨怀玉这个守住古北关的大宋英雄,在家里赋闲已经四年了;阎王营这个大宋第一军,发配到辽河口已经五年了;石进武的大儿子、涯州军将领石全安、石全海的亲大哥石全福,也在辽河口遭了四年的罪了。

    还有嘉佑二年的观澜匪帮,一出去就是六年。

    这六年正赶上是唐奕最难的六年,大伙儿没给唐奕去过一封信要官,没给他添一丁点的话柄,甚至该调回京了,圣旨都下了,为了唐奕,都特么都抗旨了。

    现在唐奕掌权了,应不应该调回来???

    曹觉呢?秀才呢?那五十个跟着他去涯州的老阎王营的兵,可是为了他把汝南王一家的腿打断了,可是为了他才成了逃兵......

    到现在,曹觉在官面儿上也没个说法,在涯州军里也没有一个正式的军职。

    是不是应该给兄弟们平个反?论功行赏?

    ....

    放眼望去,全他妈是人情,全特么是应该!

    可是,怎么应该?

    唐奕现在要是什么都不管,上来就把应该办的事儿都办了,把应该还的人情都还了。

    那......光观澜那帮活土匪就一百多号,远的近的关系起码好几百号,要是全办了,那朝廷就乱了。

    唐奕不躲能行吗??

    只能是往赵祯面前一跪,想找我,也得进得了这个宫门再说。

    ......

    ——————————

    曹国就越想越乐,“还真不少,别说现在你没法还,过后也有得还喽。”

    唐奕默然,“没法还,也得还。”

    “现在还不了,以后慢慢还吧......”

    随之又由衷叹道:“世人只道唐奕有才,却不知道没有这么多人托着我往上走,也没有我的今天!”

    “啧啧啧......”

    曹国舅砸吧着嘴,“歇歇吧你,肉麻!”

    “去!!”唐奕斜眼瞪着他。“又没说你,老奸臣滑的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