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西夏能在我朝关闭互市,官方得不到生活必需之资的情况下能挺过来,主要就是依靠青盐换取。”

    “只要把青盐走私之路堵死,西夏最后的依仗也就没有了。用不了多久,西夏国内必是民不聊生,没有攻伐,也必被内乱所困。那时,只要我大宋略施手段,不论是控制,还是出兵攻伐,必可取之。”

    赵祯心说,范纯仁不过二十岁,能说到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这却又绕回来了,禁绝青盐走私哪有那么容易?

    不想,范纯仁继续道:“而想要绝青盐入宋之路,也不算难。”

    “何法?”

    “平抑西北盐价,让官盐的价格比青盐还低!”

    “”

    越祯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馊主意肯定是唐子浩的路子。

    现在,只要一提什么价格,什么商业,赵祯第一反应就是唐奕。能把两国兵事扯到商业上来,也只有唐奕有这两下子。

    事实上,赵祯猜得一点没错,这确实是唐奕的主意。

    平抑盐价的道理很简单,不论是正统商户,还是走私贩子,都离不开一个‘利’字。

    走私青盐利巨,就算赵祯抓一个杀一个,就算朝廷定下走私即诛全族的酷刑,也依然会有人敢挺而走险。况且,西北现在已经不是几个胆大的百姓,偷运几包私盐入境那么简单的事了。

    现在的西北,从官府衙吏,到军兵将帅,都与盐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不然,私盐的数量怎么可能多出官盐几倍。

    所以,想要禁绝走私,光用刑是不够的,得从根儿上断了他们的念想。

    怎么断呢?

    直接让私盐无利可图不就完了?

    走私挣不到钱,谁还干?把官盐的价格压得比青盐还低,谁还买青盐?

    一招釜底抽薪,反其道而行之,除了唐子浩,谁想得出来?

    范纯仁把所有的思路一说,赵祯冷汗都下来了

    这是一条毒计!

    朝堂上那些所谓的君子之臣是绝对想不出来的,只有唐奕有这两下子。

    但是,不论唐奕,还是范纯仁,似乎都忽略了一个事实。

    那就是,朝廷不能没有盐税!

    事实上,别说没有盐税,就算是少一个大子儿,文彦博都得和唐奕拼命!

    ——————

    ps:头疼欲裂,今天只有三章了,大家见谅!(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