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半月时间的时候,当那儿的消息在三四天就能送达,并且洛阳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进行反制的时候,这些才真正是秦少游的囊中之物。

    当初的秦始皇将分崩离析的天下用驰道连接起来,这才奠定了大一统的格局,而现在……秦少游则需要用运河将各镇连接起来,用更迅捷的设施,才能将这七镇彻底的控制在自己手里,甚至,某县出现变故,不需要一个月之后朝廷才能知情,几个月之后,才能彻底平息事态,这显然对于秦少游来说,是完全不能容忍的。

    分封制的基础,来自于交通的不便,而较为松散的郡县制靠的是驰道,那么,秦少游将自己的统治力量侵入各县各亭各乡,就需要更便捷的工具。

    因此,运河不只是促进交流和商贸,最重要的还是政治形态的改变。

    大举修建运河,已经势在必行,这几乎是神策府甚至是议事堂的共识,可是如何修,修到什么程度,准备花费多少钱财,又准备征募多少人力,才是所有人争论的关键。

    显然这种博弈已经开始,最先哭穷的自然是神策府,王据的意思十分明显,他现在很穷,最多今年也就挤出两千五百万贯来,显然议事堂对此是极为不满的,尤其是那些浑身打了鸡血的商贾,显然认为这远远不够,七镇有人丁两百余万,这就意味着,一旦将他们容纳进来,就有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有了更加充裕的劳力,有了新的商机,也有了更多提供原材料的土地和山岭。

    只是运河若是修不到那儿,或者说,运河的进展缓慢,这些东西想要利用起来,就不太容易了。

    因而几乎议事堂所有人都是疯狂的开拓运河派,当然……最重要的是修筑运河毕竟花的不是他们的钱财,能得到便利和好处的却是他们,这也是其中最大的原因之一。

    议事堂那儿,已经提供了解决方案,神策府大可以为此发债,利用钱庄,来修筑运河,甚至有人提出了大胆的建议,索性发债一亿贯,各县的运河同时开建,提出这个建议的议员,据说是做铁器买卖的,居心可想而知,一旦到处开拓运河,所需的工具就是天文数字,想想看,这神策府需要征募多少民夫,又需要准备多少铁质的工具。

    这人不是东西啊。

    秦少游都被吓住了,敢情这位仁兄为了做他的买卖已经疯了。

    一亿贯,加上各种利息,天知道是多少的数字,神策府显然这是要准备日后破产的节奏。

    这种冒进的事,秦少游当然是不敢做的,他的心理数字大致维持在五千万贯左右,再加上神策府能挪用的两千余万贯,几乎可以做到以最快的速度将七镇的人口主要聚集地联通起来,只是这个事刻不容缓,必须让杨务廉这个大包工头赶紧的先把各县勘探起来。

    运河修了这么多,杨务廉对于修筑运河的事已经更加得心应手,想必这并不是什么难题。

    刮了很大的风,停电了一下午,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