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难免的……”

    “对!”郭药师也颇为赞同的说,“是在所难免的!他们能为海东盛国而死,应该感到荣耀!”

    光明君点点头:“是该感到荣耀……药师,好好干吧!我没有儿子,将来我的大姓和光明君,就由你来继承吧。”

    “谢岳丈。”郭药师闻言大喜,忙向自己的岳父老泰山躬身行礼。

    ……

    “李大官,看来之前我们找错人了!”

    同一时刻,在永平坊内一座楼阁之上,蹇序辰和李忠正肩并肩站在一扇窗户口,望着北市坊和南安坊的火光。

    “尚书,”李忠听了蹇序辰的话,颇为赞同地点点头,“渤海人才是反辽的中坚,不过我们现在找到他们也不算晚。这些渤海人还真是有种,是真敢和契丹人打的。而那些燕云汉人大族可就不怎么样了……恁般好的机会,就这样放过了!”

    蹇序辰笑道:“我们总是不辱使命了……李大官,我们今晚就各自写了奏章,向官家禀明此事吧。”

    李忠提醒道:“尚书,我们和渤海人接触的事儿可不能在奏章上写出来。”

    “为何?”

    “奏章有可能被辽人截获。”

    “会吗?”

    李忠点点头道:“现在是辽国的非常时期,还是小心为妙。”

    “那要如何上奏?”

    “可以让人带上蜡丸帛书和口信。”李忠指了指在另外一个窗口画画的陈佑文——他正在画《燕京夜乱图》,就是把燕京城晚上起火作战的场景收在画纸上,带回开封后让官家赵煦开开心。

    “陈文林,”蹇序辰叫了陈佑文一声。

    “下官在。”陈佑文心中一阵窃喜,他知道自己马上要立功了——他要捎回去的口信,起码能让他转上一官啊!

    “你跑一趟开封府吧。”蹇序辰道,“把《燕京夜乱图》也带上……另外,本官和李大官会各写一个奏折,还会有一封蜡丸书,你也一并带上。

    万一蜡丸书遗失,你要亲口告诉官家,本官和李大官已经命随员武好古联络上了渤海遗臣光明君。”

    “喏!”

    ……

    “你是汉人,为何要反?”

    “没饭吃,没衣穿,没天理!”

    “可是造反会死!”

    “哈哈哈,某活着都不惧,还惧死吗?”

    “疯子!”

    身披铁甲的马植骂了一句,将手中的直刀向前伸出,用力刺进了一个被捆着的汉人反贼的胸膛。

    北市坊的暴动,现在已经被马植率领的甲士轻松镇压了。燕云的汉人门阀虽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但是有一点他们肯定比南方的士大夫地主要强得多,就是镇压的能力。

    不算已经跟着汉奸侍卫亲军出战的子弟,马家在燕京城内还能动员出300甲士,其中一半是铠甲,一半是皮甲。

    这样的战斗力别说是南方的普通地主,就是开封府的将门勋贵也拿不出来。否则靖康年时大宋朝就不会恁般狼狈了,开封府城内的将门勋贵也有好几十家,若是家家有个两三百甲士,至少也能有一战之力了。

    而这一次和燕云豪门作对的渤海奴和汉人底层平民,其实都没什么战斗力。

    这些人不是农夫就是匠人,要么就是要饭的,不经过一番锤炼能有什么战斗力?怎么可能打得过甲士?

    历史上渤海人造反的决心不小,可是每次都被轻松击败,原因就在于他们和汉人一样,都是农耕定居之民,不大善于作战了。而渤海右姓又不得契丹信任,长期处于被削弱的状态,所以战斗力不能和燕云豪门相比。

    现在轰轰烈烈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