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不在话下……到时候,便能明媒正娶十八姐了。”

    潘孝庵闻听,只是不置可否地一笑。

    “大郎,既然如此,你又何必急于一时?”

    说着话,潘孝庵站起身来,绕过书桌走到武好古跟前,“婚姻之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可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全天下都是这么办的。你和十八又不是没见过面,不知道根底的,现在有甚必要相会去招惹流言蜚语?

    这样吧,若大郎真个想见十八,只要不是私会,潘家也不会拦着,如何?”

    这话等于没说,潘巧莲和武好古在公开场合见了面,潘家怎么阻止?可问题是,潘巧莲现在已经不大在界身巷的潘家金银绢帛交引铺出现了,武好古也没办法和她联络,又如何知道她会在哪儿出现?

    连这个都不知道,武好古又如何和她见面?潘孝庵大概不会好心到帮助通风报信吧?

    而且武好古也不是呆子,还会看不穿潘孝庵的心思?

    潘巧莲也许对做端王赵佶的妻子没有多大兴趣,可是潘孝庵绝对想当国舅爷。因为大宋一朝,凡是皇后的父亲或是嫡兄,起码都有刺史以上的官位。这官位虽然是空的,但还是能给潘孝庵带去巨大的利益。

    别的不说,但是由一个刺史带来的荫补名额,就能让潘孝庵所有的儿子都当官!

    如果再算上皇后或太后(潘巧莲)能给潘家带去的荫补官额度,潘孝庵女婿和孙子都不用愁了。

    至于由皇后、皇太后带来的灰色利益,那就更是多的数都数不清。

    所以现在满开封府的勋贵将门,都在为自家的女儿争这个位子,潘孝庵又怎么会对此无动于衷?

    他现在没有把武好古一顿乱棍打出门去,大概是觉得潘巧莲虽然占了先手,但也不见得有十足的把握,所以还要留着武好古这个备胎吧?

    “既然十一哥怎么说,那么好古便只能听命了。”

    武好古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向潘孝庵抱了个拳,“好古还有俗务在身,便不讨扰了,告辞!”

    “那我送送你吧。”潘孝庵依旧是一副和气生财的乐呵模样,笑着起身相送。

    “大郎,”一边往外面走,潘孝庵一边说,“不论何时,父母之命总是要讲的……你回去后,尽快谋个官身,其他的事情就交给你爹爹去办吧。”

    什么意思?

    武好古闻言又有点糊涂了。潘大官人是想让自己走“正规渠道”把潘巧莲娶了?

    原来是错怪了潘大官人?武好古心想:也许“古人”就是这样的吧?不过官身的事情最好快点弄好了,然后就叫老爹寻了媒人去向潘家提亲,省得夜长梦多。

    ……

    “高俅,刘大官,你们都看看,孤王这幅《毗沙门天图》临得如何?”

    端王府,品逸轩内。

    端王赵佶刚刚临好了一幅《毗沙门天图》,在书桌上展了开来和武好古的原画在做对比。他身边则站着高俅和刘有方二人,都是一脸发自内心的佩服。

    这位王爷,还真是画中天才啊!

    “临”可不是“摹”,难度高了不知道多少。能在恁般短的时间里,将武好古的画临到这种程度,当世之间恐怕也难寻出第二人了吧?

    高俅惊得不知该说什么,刘有方却摇头晃脑地评论开来了:“大王,您的这纸《毗沙门天图》和原画虽然不是一模一样,但是却尽得了原画的精髓,而且还有所突破。

    原画上的毗沙门天应该是照着真人画的,写实的功夫是到家了,可是意境不足。在老奴看来,还不如那幅《醉罗汉图》好。而大王所画,却补了原画的不足。图上的毗沙门天表情更加夸张,体形也更加威武,衣衫怒张,显出了护法战神的威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