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所以在授田十几年后,陕西、朔方的府兵户和骑士户户均拥有土地的已经下降了近30。剩下的土地,已经不足以支撑府兵、骑士长期服役了……

    不过这个盖子,却是谁也不敢去掀开的!

    下面的人捂着盖子,道君皇帝自然啥都不知道,于是便说:“就再扩充十个将,也好让军官们有个去处。”

    童贯只能一叹,也不敢提出什么异议了。实际上,朔方路将领侵占府兵职田的问题也很突出!他自己也没少捞……

    蔡京道:“有了十将新军增援朔方、府麟沿边,应该可保无虞。另外,臣还建议遣使金国,责问边境袭扰之事。”

    “好好,”赵佶连连点头,“自该遣使责问,不过也别触怒金人。”他想了想,“让武好文走去,他是武好古的弟弟,完颜阿骨打总要给点面子的。”

    “圣上英明。”

    ……

    在十个宰执面君之后,就轮到纪忆了。赵佶对这个在他即位时立场不正确的臣子,总是亲热不起来,三言两语就给打发了。

    出了玉清道德宫,纪忆就看见苏迟等在外面,眉头皱着,似是心事重重。

    纪忆知道他在担心什么?从广东北上的时候,纪忆在泉州拜访了苏辙。老头得病了,卧病在床,看着有点危险。

    所以苏迟苏大孝子已经上了奏章,要请假去看爸爸了……估计这一去,再回来就是四五年后了!

    因为苏辙一死,苏迟就得丁忧三年,才能再回朝堂。

    而纪忆又被派了交趾相的差事,同样是几年入不了朝。

    张叔夜也被蔡京打发去当沿海路制置使,同样要远离朝堂了……

    “开封的繁华更胜往昔了。”

    纪忆和苏迟策马同行,却没有聊起新党的未来,而是对眼前开封府的繁华颇是感慨。

    “繁华是繁华,可惜百物腾贵,民生艰难。”

    苏迟顿了顿,“这几年就是东南风景独好……交趾如果能安稳下来,东南局面怕是要更上层楼了。

    只是大宋有四百州军,如今只有徐州、海州、江宁府、润州、常州、苏州、秀州、湖州、杭州、明州、越州、泉州、兴化军、广州和开封府等十五个州府军繁荣昌盛。而且开封府也只是表面浮华,内里早就空了。其余三百几十州军,大都在往下走。其中河东、陕西、河北、京西等路尤是萧条。眼看西北战事又起,将来真不知会是个什么样子了。”

    苏迟看到的问题,不仅是东南商市的繁华造成的。还有中国的经济中心东移,离开中原,转向东部沿海的因素。

    而武好古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和儒家复兴时代,则加速了这个过程。

    “将来可能东迁吧?”纪忆低声说,“徐州、海州,或是江宁府……”

    “东迁?”苏迟皱眉,“忆之兄,你的意思是周国有可能南下?”

    “未必,”纪忆道,“但是中原的确日益疲敝,此次北上,感触颇深啊。”

    苏迟摇摇头,“迁都伤及国本,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而且家父病重,只怕时日无多,吾自当床前尽孝,再回开封府,只怕是几年后了。”

    “朝局如何?”纪忆问,“何人可以担当?”

    “无人啊!”苏迟一叹,“武崇道如果不是到如今这步,倒是可以执掌枢密院,武望道和米元晖入东府也是没有问题的。如今却是没有什么人了……新学人才,终是少了一个进士,想要大用太难了。”

    新学一派,如今有办事的人,治学的人,带兵打仗的人,却偏偏没有能担纲做宰执的人。一方面是资历尚浅,一方面则是因为大部分新学才子都少了一个进士身份。他们往往是从军或是充当伎术官,或者先入幕,后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