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可敦城这里有两万精锐的屯田兵马,也许他们早就对可敦城下手了!

    整个城市,现在就充满了一种对前途的迷茫和不安,等着带着耶律大石的到来。

    可敦城西门楼上站着几个年轻的契丹贵族,都袖着手探头眺望。突然当中一人蹦得老高:“西辽大王的兵马到了!往不到边啊,该有几十万人吧?”

    一声喊招来了一群契丹贵人,都上了城墙眺望。果然西门的草原上出现了无边无际的车马骑兵,逶迤而来。大辽大王的王旗,七河都护府的万符军旗都打了出来。走在前面的是一队铁甲骑兵,足足五千骑,人人都披着天竺制造(是西夏工匠吸取了天竺技术后的产品)的铁甲,骑着波斯骏马。队形那个严整,丝毫不逊于武好古的骑士。

    前几日就有可敦城放出去的远拦子马回来报告,说是见到了西辽大王的铁骑兵,都是不亚于周国铁骑的精锐!

    城墙上还有城门口的人越聚越多,包括镇州建安军节度使耶律佛顶,秦晋国王耶律淳,秦王耶律定,上京留守耶律大悲奴,萧奉先、萧保先等一众亲贵,全都闻讯而来。

    看见由远及近的铁骑,都在心里面欢呼起来:“有此精兵,大辽不亡矣!”

    耶律大石骑着一匹大石马,披着天竺瘊子甲,在几十名铁甲骑士的护卫下越众而出。满脸带笑的朝人群拱手,开口就是流利的契丹话:“本王就是七河大都护耶律大石,奉太后懿旨,接任西辽大王,西北路招讨使,镇州建安军节度使,并节制草原诸部。”

    耶律淳上前几步,站在众人之前,看着年轻有为的耶律大石,轻轻点头道:“本王耶律淳!”

    “见过大王!”耶律大石只是在马背上拱手行礼,没有一点纳头便拜的意思。

    接着耶律大石又换上焦虑的神色:“请问大王,可有太后和皇上的消息?大定府情况如何?”

    “西京大同府沦陷后,可敦城和大定府的交通就断绝了。”耶律淳摇摇头说,“到现在已经有几个月消息不通,谁也不知道大定府如何了……”

    耶律大石哼了一声,打断了耶律淳,然后板着面孔:“太后和皇上音讯全无,我等大辽臣子焉能在可敦城坐等?也许太后和皇上正在大定府困守以待我等援救呢!”

    耶律淳闹了个没脸,脸色一下铁青起来,沉着声说:“可敦城这里的大辽臣子都日夜盼着可以打回去,只是敌人势大,我大辽兵力薄弱,难以敌对……所以大家都等着威震七河的耶律大都护东来!”

    耶律大石重重点了下头:“好!既然大家都想打回去,那么大石就放心了!大石这次带来了三万精兵。可敦城这边应该也有不下三万契丹勇士。不如就在可敦城整理数月,季夏时便出兵反攻西京大同府,与女真贼人决一死战!

    只要我等契丹儿郎众志成城,不畏苦寒,不惧伤亡,豁出性命,一定可以恢复大辽江山!

    我大辽,是不会亡的!存天理,兴大辽!”

    耶律大石的话音才落,他身后的骑士们就振臂高呼:“大辽不亡,存天理,兴大辽!”

    骑士喊完,后面草原上望不到边的20个千户的部民骑兵,也跟着一起呐喊:“存天理,兴大辽!存天理,兴大辽……”

    一时间,草原上喊声震天,整个可敦城的百姓官员,都被吓了一跳。

    在城门口迎接的契丹贵人们,更是目瞪口呆。

    这是什么状况?耶律大石什么人?怎么振臂一呼,就有十几万人响应?他是怎么做到的?当年的太祖皇帝,也不过如此吧?

    耶律大石看着一群目瞪口呆的亲贵,也很有一点得意。

    别看他只有60个千户的人马,但是这60个千户团结凝聚,数十万人一条心,都相信天理,都是大石博士的信徒。在七河之地,就凭着这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