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还是再过几年吧。”

    赵佶低声自语的时候,殿外有閤门通事进来禀报,说派遣国子监的人已经回来了。

    “来了?”赵佶道,“快点让他进来。”

    去替赵佶取礼部试高中名单的是内东门司的勾当官谭稹,也是个长得颇为威武的军事宦官,之前在军头引荐司任职。在正月十三日的“宫变”中也立了功,所以就替代高升担任入内Nei侍省都都知的庞宽,出任了内东门司的勾当官。

    现在是太后临朝,内东门司就成了一个机要衙门,勾当官谭稹也就经常能出宫办事了。

    谭稹双手将火漆封好的礼部试录取名单呈递上去时,门外又有閤门通事来报告:“禀陛下,东上閤门副使,带御器械武好古请见。”

    赵佶哈哈一笑:“就知道他等不及了……让他进来吧。”

    他说话的时候,一个小黄门已经把火漆封好的名单卷轴拆开,双手递了过来。

    赵佶马上接过卷轴看了起来,看到一半,武好古已经拿着一幅新画好的《琼林宫阙图》走进了崇政殿,向高高在上的赵佶行了一礼。

    “臣武好古拜见吾皇。”

    “大郎,”赵佶抬起头,笑吟吟看着他,“你来的可真是时候啊。”

    武好古笑道:“臣是算准时间出门的……陛下手上的卷轴,可是新科进士的名录吗?”

    严格意义上说不是,只是礼部试高中的名录,不过殿试已经多年没有淘汰过一人了,渐渐的就形成了礼部试定进士,殿试定名次的规矩了。

    “是啊。”赵佶笑道。

    “上面可有臣二弟武好文的名字?”武好古也不和赵佶客气,直接问了起来,“请陛下告知,我老父还在东华门等消息呢。”

    武好古的父亲现在已经不是官牙了,所以不能进入东华门,只好在东华门候着。

    赵佶一愣,随即摇摇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现在还下着雨呢!要不请他翰林图画院坐坐?”

    “不必了。”武好古笑道,“您还是透点消息给臣吧。”

    “哦,”赵佶一笑,“那就告诉你吧……你家现在是进士门第了!武好文礼部试排名第六,很不错啊!叫他殿试努力一把,也许能入一甲,到时就能大用了。”

    礼部第六!

    武好古心说:自己这弟弟还真是才子啊!看来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也该是高中了,大概名次不高,所以才没能青史留名吧?不过这也正常,没有自己猜中那道时务策题,他最多也就是个二甲、三甲。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米元晖和纪忆之中了没有?”

    赵佶笑道:“知道你有这一问。纪忆可厉害了,中了个省元,看来铁定进一甲了!”

    这小人居然中了个省元!武好古吸了口气,心里琢磨:他历史上咋也默默无闻呢?难道他的省元也是自己的蝴蝶效应?

    “米友仁也中了。”赵佶接着道,“不过名次不高,排在三百名之后了。”

    三百名后也是进士了!将来也可以位极人臣了……

    “还有吗?”武好古又问,“陛下,还有姓武的吗?”

    赵佶知道武好古又一帮洛阳的穷亲戚,也是读书人。于是就耐着性子帮他找了找,居然还真的在末尾找到了一个。

    “河南府洛阳县武忠义,年66岁……怎那么老了?还能当官吗?”

    ……

    今年66岁的武忠义如果听到赵佶的问题,一定会给出肯定的答复的。

    “老臣就是死,也要死在做官的任上啊!”

    不过他现在还不知道自己已经高中了倒数第一名进士了,他正坐在东华门内一间耳房里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