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本弹劾岳和、岳飞谋逆,只要官家的旨意一到,那下岳家父子还不是易如反掌的?”

    张宪也附和道:“襄阳城内诸军都是朝廷的兵马,无旨怎可处分大将?大王虽主荆楚王府事,但并没有先斩后奏之权啊。”

    被眼前这三位一提醒,赵构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就问:“不如我等四人联名上奏?”

    秦桧道:“这就不必了吧?大王贵为荆楚之主,自有密折奏事之权,我等人臣,怎可联名?不如各种上奏吧。”

    “对,对,末将一介武夫,怎敢和大王联名。”

    “有大王以密折上奏,岳家父子一定在劫难逃了……”

    赵构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理儿。

    捉拿岳和、岳飞的事儿,必须按中准备,突然发难。在事情敲定之前,还是上密折比较好……这样即便官家认为不妥,也不容易泄密,让岳家父子有了准备。

    “好!本王就给官家上密折!”赵构重重点头,“就参岳家父子一个飞扬跋扈,拥兵自重的罪过!”

    秦桧在旁道:“大王,这个罪过如今可要不了岳家父子的命。”

    赵构一愣,用目光扫了扫牛皋和张宪,这两个武人现在大模大样的坐在那里……他们充其量就是大使臣的官衔,怎么敢和大王、中丞平起平坐?就算大王让他们坐,也应该只坐半个屁股,双手扶着膝盖,一副如坐针毡的模样。哪有现在这样的坐法?

    这两位也有点跋扈了……

    现在的武人,也真是不像话,没几个不跋扈的了。

    “中丞,那应该参岳和、岳飞什么罪过?”

    秦桧道:“自然是谋反了!日前他父子二人率兵攻打王府,就是铁证!铁证如山,还能抵赖?”

    “对!应该参他们谋反!”牛皋也附和道。

    “好!就参他们谋反!”赵构重重点头。

    不过这时候赵构,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岳和、岳飞也上了奏章,弹劾襄阳王赵构忤逆不孝!

    为人子的赵构,居然狠心驱逐了父亲太上皇赵佶,这是大不孝!

    大宋孝治天下,不孝之子,怎么可能成为朝廷的忠臣?

    这个赵构逐父夺权,无疑就是贼子,将来一定是乱臣!

    赵构参岳和、岳飞谋反,岳和、岳飞参赵构是贼子……两本奏章,同时摆在了官家赵桓的案头。

    两本都是密折,但是却都由小黄门在崇政殿中念给一班宰执重臣听了。

    重臣们听完以后,全都面面相觑,没有一个人开口说话,也不知道该说什么……

    襄阳发生的事情,来来往往都透着诡异,水深的都能淹死人。不知道内幕的人,谁敢往里面跳?淹死了算谁的?

    赵桓顿了顿,又道:“那就将岳和、岳飞和襄阳王赵构都召回长安,让他们在朝堂上对质,诸卿以为如何?”

    “陛下!”同知枢密院事曲端马上开口了,“岳和、岳飞都是在役武官!”

    这是在提醒赵桓,岳和、岳飞不能由御史台和大理寺进行审问,而是得由枢密院和兵部审问。

    赵桓脸上闪过一丝不快,“朕知道!对质之后,当由大理寺、御史台、兵部和枢密院四堂会审。”

    “陛下圣明!”曲端说。

    既然代表军方的曲端都说赵桓圣明了,将赵构和岳和、岳飞父子召入长安的事儿就算敲定了。

    至于执行这项使命的,自然是御史中丞秦桧了——还真挺合适的!赵桓也不知是不是有先见之明,居然派个御史中丞册封襄阳王,而且完事时候还让秦桧滞留襄阳。

    现在正好把赵构、岳和、岳飞都一块儿带回长安府。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