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当然了,不利于新军发展的因素也是存在的。

    一是科举文臣始终占据主流,武人无论新旧,都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之中。

    而且由于新军和武学学宫同武好古始终存在传承关系,所以朝廷对军校和新军也存有戒心。早就腐朽得不能战斗的开封禁军始终没有被解散的原因就在于此。

    二是宋朝的府兵制改革终于失败了。不花钱又没有土地的府兵,终究是维持不下去的。

    到了政和三年,除了陕西新军、灵州新军和朔方新军(他们是有土地的)的兵源尚有一点保证,其余各部新军,都出现了士卒大量逃亡的现象。

    就算是陕西新军和朔方新军,也出现了无田的辅兵大量逃亡,有田的正兵也因为服役时间过长而难以维持,大量面临破产。

    而发给军饷的开封新军,同样因为开封府物价腾贵和辅兵无饷、无田等原因出现了动摇。军心不稳,士卒逃亡甚多。

    在这种情况下,在政和三年初,两府集议,提出了废府兵(保留陕西、灵州、朔方的授田府兵),改募兵的建议。

    虽然反复折腾的兵制改革对提升宋军的战斗力非常不利,但是新军的军官团却是实实在在建立起来了。

    几千名武学学宫、各家大学,以及早先的房奴兵出身的军官(包括官员和杂品武臣),构成了大宋新军的骨干。

    而这伙人中的大部分,都只是没有官身的杂品武臣(北宋带兵的武臣地位比较低,很多都是没品的),水平不低,薪俸不高,也没有资格借无息贷款买房。特别是困在开封府枢密院、军校、开封新军系统中的杂品武臣,没有一个不盼着打仗的!

    不过他们现在盼着攻打的目标并不是交趾,而是从没落的辽人手中收复河东。

    可现在河东可以通过和平手段收回大部分了……这帮苦哈哈的新军武官怎么办?怎么买房子?怎么发财?怎么升官?

    没有出路给他们,他们会不会造反?

    北方可马上就要有一个军装闪闪发亮的共和国了!

    就在苏迟想不出该和谁开战的时候,交趾国的使团正好上京告状——如果让交趾国仁宗皇帝李乾德知道这事儿,怕是要在皇宫里面哭死了!

    “陛下,”苏迟低声道,“就给下面的军官一个立功的机会,让他们去攻打交趾吧。”

    “攻打交趾……”赵佶眉头大皱,“交趾瘴痢,若兴兵夺取,死伤必多!”

    苏迟摇摇头,低声道:“若死一些,兴许就安稳了……”

    这倒挺好,打胜破外敌,打死除内患!怎么都不亏啊!

    赵佶叹了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只是朝中的御史一定害怕交趾国路途遥远,不肯前往,如之奈何?”

    苏迟道:“陛下可以降诏给舍弟苏适,让他去查明真相。”

    让苏适去给交趾国罗织罪名吧?赵佶心想,交趾郡王也真倒霉,让纪忆欺负了忍一忍就过去了,偏偏派人到开封府控告,结果让更狠的苏迟给瞄上了。

    也不知道会不会步了那个黑汗回鹘的“狮子王”的后尘?

    赵佶道:“那谁可以统军南征?又要出兵多少?现在正在改募兵,开封新军有多少兵马可用?”

    苏迟道:“臣推荐军机房主事(原都军机司缩编)张孝纯出任兵马总管,也不必调动北军南下,只需要调集一部分军官南下,在广南东路、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处募兵,再由海路置司筹措军费,购置器械。一定可以大获全胜的。”

    “也罢!”赵佶又叹,“枢密院拟个方略,再和东府集议吧。”

    “臣领旨。”苏迟大松口气。

    总算给下面一帮刺头找到事儿干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